现在,一个新IBM正在浮出水面。在IBM的2015年财报上写道:“今天的IBM已经不仅是一家‘硬件、软件与服务’公司,而转型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与云平台公司。”在公司100多年的历史上,IBM第一次称自己是一家平台公司。IBM首席财务官Martin Schroeter在2016年第一财季电话会议中说,公司的成功将依赖于构建平台,合作伙伴与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IBM举办了首届世界Watson大会。IBM董事长及CEO Ginni Rometty在会上强调,云与认知解决方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割裂。可以说,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IBM的新灵魂。为了“重生”,自2010年迄今,IBM至少狂砸了420亿美金。


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核心 

(上图为IBM Analytics高级副总裁Bob Picciano)

2011年,麦肯锡发布了著名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及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预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这个时候IBM已经着手布局大数据平台业务。自2005年以来,IBM在大数据与分析领域投入250亿美金,把Cognos、SPSS、ILOG、Algo等在内的30多家公司收入自己的平台,涉及预测分析、商业智能、移动分析、金融行业分析、医疗行业分析等多个领域。

如今,IBM是大型企业级大数据及高级分析供应商之一。IBM大数据分析平台包括分析及数据管理、行业解决方案、Watson分析以及云数据服务,涉及数据分析、数据库、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集市、数据连接、数据存储和开发者服务等在内的完整链条,这些服务全部可以通过云平台对外提供。

分析平台、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等,每一个都是基于云服务的开放、开源的平台型生态体系。而行业解决方案则是与行业生态对接,带有预置分析模型、集成了IBM多年行业经验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仅2015年IBM就发布了20多个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涉及汽车、银行、金融市场、保险、制造、能源等。为了更好的开发行业和企业应用,IBM在2016年初引入了Swift语言,可以直接把大数据及分析平台与苹果的iOS生态对接。


解读新IBM的平台战略:云、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在2011年,除了麦肯锡发布了影响深远的大数据时代报告外,还有一个对全世界都影响深远的事情,这就是IBM Watson超级计算机赢得了美国老牌益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Watson所基于的深度学习和深度问答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之一,因此Watson也被广泛认为是当代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代表之一。

IBM围绕着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以及增强智能的讨论,在很大程度是因为IBM对于自己人工智能业务的定位: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Ginni Rometty在首届世界Watson大会的主题发言中,一上来就为Watson业务定调:面向商业应用的企业级平台。正因为这个定位,IBM需要让企业理解,以认知计算为代表的IBM Watson人工智能技术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智能,而并非取而代之。

自从2014年IBM为Watson创建一个新的业务集团,通过IBM Cloud云服务向商业用户交付认知计算能力以来,已经在IBM Bluemix上交付50多个Watson API,涉及语调分析器、情绪分析、视觉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转语音、知识图谱、深度问答等云服务。在首届世界Watson大会上展出了开发者们开发的各式应用,但在针对企业级应用方面,Watson特别围绕医疗健康和物联网成立了两个事业部,为这两个领域不断开发特定场景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在2016首届世界Watson大会上,IBM展示了如何把Watson的认知技术推广到企业和商业应用的方方面面,这就是IBM提出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IBM与GM通用汽车达成合作,通用汽车将推出基于Watson的OnStar Go新功能,包括在征得车主的同意下学习车主的行为习惯,用于为车主提供个性化车联网体验,例如在旅途中订购咖啡、在路过药房之前收到处方药购买提醒等。这些新功能将于2017年年底前进入全美超过200万4G LTE联网的通用车辆,以及基于OnStar Go程序的数百万个通用汽车品牌的移动设备中。

可以说,IBM现在正全力把Watson云平台与其它企业级生态互连互通。Ginni Rometty强调在一个Watson的生态圈里,IBM也只是其中一员。


混合云是终点而不是过程

(上图为IBM Cloud高级副总裁Robert LeBlanc)

2013年,IBM收购了IaaS公有云服务商SoftLayer,由此正式进入云计算领域。随后,IBM加大了对SoftLayer的投资,如今SoftLayer在全球有49个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裸机服务器、私有云和云虚拟机服务。IBM还加强了与VMware的合作,打造结合SoftLayer的混合云服务。2016年1月,IBM整合了先后收购的Aspera、Cleversafe、Clearleap和Ustream,推出了基于SoftLayer的企业级视频云和对象存储服务。

Bluemix Data Connect数据连接是首届Watson大会上的热门主题之一,相关研讨会多达10余场。目前Bluemix有27种数据源连接器,既包括外部的Amazon S3、Microsoft Azure SQL Server、Oracle、Sybase、Salsforce等,也有Apache Hive、Horntonworks HDFS、MySQL等开源数据源连接器,更有IBM自己的DB2、Cloudant、Watson Analytics等数据源连接器。Bluemix还在陆续推出更多的数据源连接器,而更高阶的Data Lake数据湖、混合云数据集成与管理等技术,也是受广大开发者和企业关注的技术主题。

IBM所有的软件与服务也是针对混合云环境设计了多个版本,例如IBM核心数据库产品dashDB数据仓库,就包括了部署于本地的dashDB Local、可部署于AWS之上的dashDB、可部署于IBM SoftLayer之上的dashDB以及混合方式部署的dashDB等,不同版本之间的代码都高度一致,极大方便了运维、管理与开发。首届Watson大会上IBM还宣布了对自家DB2数据库的升级,将为Linux、Unix、Windows、z/OS等版本推出混合交易分析处理功能(Hybrid Transactional Analytical Processing,HTAP),增强混合数据云服务能力。

有趣的是,进入混合云业务不仅没有削弱IBM的IT服务业务,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订单。2015年,GTS有70个服务合同超过了1亿美金,其中每10个合同中就有7个是混合云相关。截止到2015年底,IBM共有超过1210亿美金的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订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保证了IBM每年100亿~130亿美金的自由现金流和高达近50%的整体业务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初IBM收购了天气数据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的B2B、移动和云业务。该公司运营着全美第四大移动APP,每天处理超过260亿次的用户请求,每天还要分析来自4000万手机、5万架飞机和30多亿个天气预报参考点的数据。这些不仅为IBM带来了自然天气数据,更重要的是The Weather Company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云平台,IBM可以在其上开发、测试和试运营超大规模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待成熟后再向外发布。


自我颠覆的平台型商业和创新模式

(上图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

由MIT平台战略峰会的三位联席主席Geoffrey G. Parker、Marshall W. Van Alstyne、Sangeet Paul Choudary联合撰写的2016新书《平台革命》中强调,复杂的网状价值与信息交换是平台型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其次是自助式平台用户模式。类似于Uber和Airbnb,平台里的价值和信息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更多是广播式的网状传播,具有并行、并发、分布式、超大规模等特点。而平台模式下的创新,也是开源、开放、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

IBM一方面增强了GTS、GBS、IBM研究院、IBM开发中心等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专家数量,另一方面在每一种产品与服务中都加入了自助式功能,此外还把Watson的虚拟助理、机器学习及自然人机交互等引入整个IBM云平台中,以帮助各类人群迅速掌握和使用云服务。特别是Watson的机器学习能力,可以自动化地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云资源的调配、协调、配置、优化与管理等工作,再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极大简化了云服务的消费和使用过程。

而Watson作为一个还在发展中的人工智能体系,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现实世界的大数据作为建模和优化基础。Ginni在2015年财报中说道,以Watson为代表的认知系统不同以往任何一种计算体系,因为它不可在事先被程序所定义,而是通过学习现实世界里的数据、信息、知识、经验等而自我发展。因此,Watson的工程化与产品化就必须与外部生态打通,这就是Watson健康、Watson物联网、Watson金融、Watson教育等等泛生态业务的来源。

在平台型开源开放式创新模式下,IBM的“护城河”在哪里?竞争的壁垒又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这就是IBM积累了多年的深厚的行业经验。因为基于Watson的认知解决方案都是针对特定商业应用场景的端到端完整链条,这与过去ERP、CRM等可单独产品化的软件形式完全不同,因为Watson是需要嵌入到商业流程中的云服务。

所以,Ginni Rometty一直强调Watson能创造一个增量的智能决策市场,这个市场到2025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规模。

根据刚发布的2016年IBM第三季财报,IBM云业务营收在过去的12个月内达127亿美元、年同比增长了44%,而以在线服务模式交付的云服务业务更大涨66%达75亿美元。在过去的12个月里,IBM的云、大数据分析、移动、安全与社交等战略方向营收达318亿美元,占IBM整体营收的40%。

可以说,一个欣欣向荣的IBM正在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中,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平台型企业级生态体系。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前不久微软股票跳涨的机会,接下来就不要错过IBM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