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新冠疫情1.jpg

2020年春节前后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全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但也同时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量出现的“云办公”、“云会议”、“云开学”、“云卖菜”、“云复工”等以及综艺节目的“云竞演”、“天天云时间”等,让云计算和云科技一时间进入了全国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说,本次疫情极大凸显了IT在社会中的价值。

不过,中国的ICT产业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在2020年2月21日预发布的研究数字:2020年一季度中国ICT市场将首次出现10%左右的下滑。2020年2月21日,IDC中国举办了线上新冠肺炎专题研究在线分享会,就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和ICT市场影响的研究报告进行了预分享,就乐观场景(轻度影响)、可能场景(中等程度影响)、悲观场景(重度影响)等三种场景进行了分析。从2月到4月,IDC将陆续推出十余种新冠肺炎专题研究报告。而在本次预发布中,IDC认为尽管疫情对社会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但也将给医药健康行业、政府行业、公共事业、建筑行业、互联网与新媒体等五大行业带来总共万亿的商机。

就ICT产业本身而言,统一通信与云服务将是两大受益技术领域,VR/AR、云服务、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大数据、统一通信、软件、安全等ICT产品和技术领域都将出现正向增长,其中VR/AR、云服务、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五大领域增长率居前。而在ICT支出方面,医疗、服务、教育、政府、媒体等五大行业的增长率居前,建筑、公共事业、农业、电信等行业紧随其后。

两次疫情的不同之处

对于本次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对ICT产业的影响,通常业界会以2003年SARS的情况作为对照。但实际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与2003年的SARS疫情有不少相同点,却有着更多的不同点。从结果来看,2003年SARS对当年的中国经济几乎没有造成影响,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将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首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也就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黄金消费季及开工季;而2003年的SARS高发期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截止到2020年2月21日的累计确诊病例就已经突破了7万,而2003年的SARS到当年7月高发期也没有达到8000人。因此,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更大的冲击。在消费、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都将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就经济增长阶段而言,2003年的时候中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GDP增长约为10%左右,整体经济抗风险能力更强;而2020年的中国经济则处于中速发展期,年GDP增长约为6%左右,且处于经济增长下行期。就全球综合实力而言,2003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只达约1.4万亿美元、占全球4%,排名第六;2020年的中国经济总量约14.2万亿美元、占全球16.3%,居全球第二位。此外,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2003年全球化处于发展期,中国正享受全球化的红利;2020年的时候,全球贸易保护开启,2018年开启的中美贸易战将持续影响中美关系。因此,根据以上种种宏观经济的不同,IDC认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曲线将不再像2003年那样呈V字形的快速恢复,而是U字型的慢速恢复。

第三,在产业方面,200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为42%,而今天中国第三产业已经占GDP达到54%;2003年的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8%、排名全球第四位,2020年的中国制造业已经占全球27%、居全球第一位。也就是说,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和冲击要大于2003年SARS,诸如住宿、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即使疫情过后也将受到影响。而在制造业方面,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第一个季度且整体复工推迟,不仅中国制造业将受到较大影响,也将影响到全球制造业及生态。

第四,虽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将高于2003年的SARS,但相应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与市场,而受到正面影响的行业对于经济和ICT都将有较大拉动。

在医药健康行业,短期的口罩、手套、检测设备、部分中成药等,中长期的医疗机构升级改造、医用防护品、新冠肺炎疫苗等;在政府行业,包括检测检疫服务、医药物资和医疗费用保障、药品研发支持、基建等刺激经济发展策略和举措等;在公共事业领域,由于水、电、气、环境、卫生等持续投入;在建筑行业,虽然短期内呈负面影响,一旦疫情结束之后将出现项目集中爆发式开工,加之2020年下半年国家基建拉动经济等可能措施;对于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短视频、网络游戏、远程办公与协作、生鲜电商、社区电商、在线教育、网络广告等等,都将受益。

疫情后的五大宏观变化与十大ICT商机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后,IDC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会出现五大变化:政府治理的职能化和现代化、城市集群+中心城市的分散化、数字化大健康体系加速推进、非接触连接商业与服务加速兴起、“中国+1”的全球供应链策略提速。

IDC新冠疫情5-五大变化.jpg

第一,政府治理的职能化和现代化,即吸取本次疫情期间出现的信息不透明、治理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发挥大数据潜力,推进政府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与现代化。

第二,城市集群+中心城市的分散化,即本次疫情的爆发与大城市病有一定关系,包括人口密集、隔离困难、管理滞后等,一味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前行,打造相邻区域的城市集群和中心城市的分散化将是大势所趋。IDC认为,未来中国每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会进一步向外拓展,形成产城融合的微型小镇,减少核心城区的压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小镇的敏捷交通连接和智慧基础设施,这也对城市和园区智慧化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数字化大健康体系加速推进。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和医疗一定是民生的核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关系体系等是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十二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会上提出十五个体系、九种机制、四种制度,以建立全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IDC认为这对整个大健康行业利好,一直以来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直存基础设施总体不完善、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整合与共享困难、数据标准难统一等问题。而新冠肺炎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暴露大健康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也将成为数字化大健康体系加速推进的催化剂。

第四,非接触连接商业与服务加速兴起。新冠肺炎作为呼吸系统类疾病,空气传播为主要途径,导致对大规模、近距离、封闭空间接触的禁止。由于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非接触连接商业与服务将加速兴起,具体包括在线教育、无人零售、生鲜电商、远程办公与线上活动、5G行业应用等等。2003年SARS加速了电商、社交工业和网络游戏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也加速成就了当时的淘宝、京东、QQ、盛大等等。IDC认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也将加速成就一批相关的公司和产品和服务。

第五,中国+1的全球供应链策略提速。中国在2010年就已经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9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产值占全球的29%,仍然稳居第一位。但由于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开启,很多公司开始把制造的最后一个组装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以应对成本和关税压力,而这次疫情也导致很多工厂推迟复工,这些状况都将加速跨国公司寻找解决方案,中国+1的全球供应链策略将会提速。

鉴于疫情后的五大宏观环境变化,IDC认为这将带来十大潜在ICT商机:数字平台与大数据;新型智能城市与园区;数字化大健康和互联网医疗服务等;在线课堂与教育;远程办公与线上活动;5G行业应用;无人场景交易与服务;生鲜电商;供应链管理;制造与服务机器人。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表示,为了抗击疫情、应对挑战,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打造远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做好线上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合理控制成本并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投资寻找疫情过后业务突破点与创新点,提前布局,迎接疫情过后的业务增长。

云计算上行、智能手机与PC下行

针对本次新冠肺炎对ICT市场的影响,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表示:“新冠肺炎对中国ICT市场的影响要高于2003年的SARS疫情,今天ICT技术的重要性远比2003年高。2019年,依托ICT技术支持的中国数字经济的占比已经达到37.8%,经济的波动对ICT市场的影响更大。”根据IDC的估算,在可能场景下(即中等程度影响),中国市场的PC和智能手机一季度销量同比将下降30%左右、全年同比增长将为负值,不过好消息是云计算市场将明显增长。

IDC新冠疫情7-ICT市场整体影响.jpg

智能手机、PC与平板电脑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ICT领域:二月份商用活动基本停止,除电商外线下店面销售基本空白,这将导致一季度较差的情况。而2020下半年疫情过后将呈现U型反弹趋势,并不会像非典一样V型反弹。尽管有场景化带动的反弹,例如在线工作、在线教育或者在线视频等,但存在经济下行、在线场景技术不稳定性、供货成本上涨、疫情全球化影响等,因此IDC认为下半年智能手机、PC与平板电脑市场存在一定的反弹趋势,但不会是爆炸性反弹。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利好云计算领域,特别是公有云服务受益非常明显。以往公有云采购周期可能从几个月到半年时间;但疫情下,例如在线教育需要应对网络课堂压力,因此加速实施公有云的采购计划,可能会从几个月的时间加速到1-2周甚至最短1-3天就可以实施采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和IT投资的需求长期存在,因为疫情影响而产生了很多在线业务需求,对于云计算的需求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此外,云的交付不受空间和物理限制,特别是不受封路、封城的影响。因此,疫情对于云计算市场,包括软件市场影响都比较小。未来一段时间,云计算都将是长期的高度增长市场,不仅与IDC原先的预测结果基本上保持一致,甚至还要比原先预测更高。

IDC新冠疫情9-ICT市场增长.jpg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基于云的SaaS协同办公以及整体SaaS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很多SaaS需求被疫情激发出来了。过去,SaaS更多集中在企业管理软件ERP SaaS类,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需求刺激,SaaS应用在协同办公等领域开始被采用。不过IDC认为这主要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未来长期发展一方面还有赖于用户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SaaS应用厂商更好完善产品以更好地应对用户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总体不受疫情影响,IDC预估人工智能在第一季度将保持增长,全年维持高增长态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在多个场景中得以规模化应用:基于AI的药物开发、AI辅助诊断、AI辅助摄像头识别体温以及口罩配戴是否合适等。无论是对AI还是医疗行业本身,都将受益于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医疗机构中,从而真正促进我国医疗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其它方面,受推迟复工和物流等影响,服务器、网络、存储预计在一季度有下降、全年同比增长;网络安全、大数据、物联网、IT服务、软件、智能家居等在一季度会有所影响,但全年都将呈现正向增长。

总体来说,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IT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于企业IT的影响。在企业IT市场,除了零售行业外,其它行业总体不受影响或受影响程度不大,有的行业甚至受益于本次疫情。统一通信与云计算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大受益行业,特别是统一通信受到的正面影响更高。长远来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是ICT市场的一个长期转折点,避免下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思想将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技术采购,进而影响技术发展方向和形态。历史将会证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将长期推动中国企业IT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