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灏,白羊座,在北京大学完成本科,然后到美国Rice大学攻读统计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周灏到著名的金融公司Capital One工作。纯粹的理论研究,通常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而周灏性格相对不安分,白羊座的他比较喜欢往前冲,想要看到实际效果。周灏学的是统计物理,而统计和金融最相关,于是他选择到Capital One工作。

Capital One成立于90年代,创始人瑞奇•菲尔班克是斯坦福大学的MBA,其父是斯坦福大学的物理教授。90年代的美国金融业非常类似现在的中国金融业,银行只把钱贷给最优质的用户。瑞奇认为这并不公平,因为从数学角度来看,风险是连续分布,应该找收入与支出最优的点:信用差的用户可以设置高的利率。凭着这个理念,瑞奇试图说服投资家投钱,但没有人愿意投钱。于是,瑞奇就从小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开始实践他的想法,最后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

作为Capital One的前员工,周灏在很多方面借鉴了Capital One的思路。量化派是一个数据服务商,本身并不贷款,而是纯粹的第三方撮合平台。通过帮助用户建立信用记录,借贷人能获得更高的额度贷款。在中国市场,约20%消费者有信用记录,剩下80%没有信用记录。即便在20%有信用记录的消费者里,银行也会卡的比较死,给很低的信用额度。量化派通过大数据服务,提高了小额P2P贷款和银行贷款的成功率,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量化派起缘于周灏回国申请信用卡的经历。对于初次申请人来说,申请信用卡或贷款都很难,因为没有信用记录。金融机构需要信用记录来批信用卡或贷款,但初次申请人恰恰没有信用记录。周灏说,他刚回国时是个三无人员,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虽然拥有多张国外信用卡并且记录良好,毕业于名校且收入不错,但想要得到一个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却很困难。这段经历让周灏觉得比较痛苦,恰恰就是量化派的起因。后来公司完成A轮融资,账上有了几千万人民币,但试图从金融机构得到债券融资,仍然是出乎意料的难,更加坚定了量化派的方向。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去体现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是不是有办法能够自动化提供征信?第三方机构可以做到这件事。金融机构只是提供一个借款渠道,第三方机构把数据展现给金融机构,还能从统计上说明与其他人的差别在哪里,从而帮助金融机构评估风险。

量化派目前与48家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公司合作,涵盖几百个城市,与多家征信渠道及数据公司对接,再加上用户授权就能得到足够多的数据。与量化派合作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及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消费金融、P2P贷款公司等。

“信用钱包”是量化派的一个产品,也是一个手机APP。借款人只需提供简单信息,“信用钱包”就在后台审核其360度的信息,并在经过初审后,对接到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贷款人信息进行终审,随后将结果反馈到信用钱包,借款者可以从多家金融机构中选择一家,办理贷款。这个产品把借款者与金融机构联结起来,同时面向普通用户。

“信用钱包”从2014年11月开始封测,2015年1月份正式推出,慢慢开始积累口碑效应,以广东和北京两地借贷人最多,最高日贷款申请额曾经达到1.5亿人民币。“信用钱包”的信用维度包括手机话费信息、淘宝和京东等电商交易信息、信用卡消费信息以及教育背景等。只要用户授权,“信用钱包”就可以通过有关渠道获得上述信息,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结果推荐信用额度,最终的信用额度则由金融机构确定。“信用钱包”的前期用户,平均贷款四到五万元,主要用于家装、旅游、结婚、小商户资金周转等。此外,分几千元一期的年轻学生群体或刚工作的白领也是一个主体。

量化派与很多下游P2P公司合作,包括宜信的瞬时贷等。据周灏介绍,下游P2P公司也有自己的算法与客户渠道,量化派作为其中的一个客户渠道与其合作。周灏表示,基于金融大数据链接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第三方撮合商,量化派在国内是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