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大数据专家涂子沛)
人类正在从数字社会走向智能社会时代。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智能工业仪表等嵌有传感芯片的机器无处不在,人类的一切活动有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数字痕迹。每一次鼠标点击、每一次手指点按触屏,就会留下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与其它数字一起,组成数字化的社会。
然而,光有数字和数据还不够,这仅仅是“记忆”,并没有形成“思维”,思维是智能的体现。需要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去“思考”这些数字“记忆”,才能真正还原事实,以及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才是智能社会。
对于正在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数据分析是智能社会时代整个民族变道超车的战略思维。“我们今天这代人正在见证伟大的时代变革,这种改变不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是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巨大变局。”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如是认为。
从220年前人口统计说起
美国的数据和数据分析文化兴起于人口普查。打孔机和计算机的发明,也是因为美国的人口普查。涂子沛是《大数据》和《数据之巅》的作者,后加入阿里巴巴,2016年1月他离开阿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推广数据和分析文化,美国人口普查就是他最喜欢讲的故事。
1790年的时候,美国首次人口普查用了14个月时间,派人骑着马,挨家挨户敲门进行调查,从乡到县、市、州再到联邦政府,一级级统计。当时美国国会从人口普查当中发现了很多好处,通过数据对社会有了完整的认识,所以人口普查的范围不断扩大。
每十年,美国国会就要争吵要普查哪些内容,是否要普查更多数据。除了人口之外,甚至国会还想要知道每个家庭里养了几头羊、几头牛、花生地面积、纳税额、文盲、疾病和死亡病因等等,统计种类非常广泛。
关于美国人口普查的范围争论通常都是非常离谱的,直到今天这种争论还在延续。美国国会现在还在争论,是否要统计每家每户有多少宠物,这样美国宠物协会就能知道全国宠物猫和狗的数量、分布地点,就可以决定宠物商店开设在哪里,每年应该生产多少猫粮狗粮、销售谁等等,数据就是事实。
在这种对事实的渴望驱动下,美国人口普查问卷问题从最初的28个上升到1870年的156个,然后在1880年上升到13000多个。也就是说,美国每做一次人口普查要问一万多个问题,数据分析要8到9年才能完成。
到1890年的时候,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时间降到了2.5年,普查范围更大了却能降到2.5年,这就是因为技术创新。人类在信息时代的第一个创新就是打孔机,打孔机把所有的普查数据变成了卡片,把“有”和“没有”的封闭选项用“有洞”和“没洞”来表示数据,也就是0和1,这是计算机最早的雏形。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一个员工发明了打孔机,随后这个员工出来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IBM。1946年出现第一台计算机的时候,所接受的第一个商业项目就是处理美国的人口大数据。所以今天回头看,美国人对于数据的崇拜和追求,最终促使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数据是智能社会的土壤
在大数据概念刚出现的时候,就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说数据是黄金、数据是石油。涂子沛也是当时其中的一位。但站在2016年初,涂子沛说数据不是黄金也不是石油,而是土壤。大数据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在迈向一个智能社会,而数据就是智能社会的土壤。
为什么说数据是土壤?简单的理解,土壤不会像黄金和石油那样越用越少,而是有增无减且为万物之源。从2005年到2015年,人类的数据增加了多少倍?50倍ZB级,ZB是10的9次方个“太”,“太”即为1TB。今天1T硬盘约400人民币,但能保存一个图书馆的容量。
数据在爆炸。今天的生活事实上在全面数据化,数据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将成为数据。一切业务数据化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终极状态,业务过程数据化就可以记录下来,就可以再现事实,可用于分析和预测未来。
涂子沛介绍说,手机淘宝在做一件事情,每个人打开手机淘宝之后,所看到的界面都跟其他人不一样。手机淘宝有3.5亿用户,那么当3.5亿用户打开自己的应用后,所看到的界面都是个性化的。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实现过,把一件产品发送给3.5亿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化定制。
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实现了个性化定制。整个世界的商品千千万万,手机屏幕却只有一点点大,要把消费者最需要的东西推送到其面前,这就是今天的个性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它的基础就是数据。
今天的数据革命反过来跟工业革命相结合,在改造汽车并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人驾驶汽车是数据驱动的汽车,无人机也在快速普及,它将引发空中大数据爆炸。今天的地图包括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的基础是卫星和遥感,但是无人机未来可以飞到离地面只有20米、30米的地方,把整个大地清晰地拍下来,未来的地图会比现在的地图精确一百倍。
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与数据交互,只会产生更多的数据。更不用说,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正在用机器和设备源源不断产生更多的数据。
数据分析是强国思维
《经济学人》的分析师Ross O’Brien认为,中国在接下来五年之中,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这对于每一个供应链企业和每一个制造生产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有庞大的消费者,同时也有很多创新和创意正在这里发生。中国正在走向数字经济,这对于全球的其他国家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ICT是中国复兴的基础,数据分析是强国战略思维。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五大关键技术,正在并持续赋能国家的数字经济转型。华为2016数字经济全球联接指数(GCI)报告指出,全球的数字经济正以每年10%的增速发展,是全球经济增速的三倍以上。
中国将在未来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主要贡献,2020年将出现的三百亿联网设备当中,中国将会占到很大一部分。到那时,中国将是一个主要的全球连接平台。各种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能源仪表、工业设备等,将让物联网无所不在、连接无处不在,这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无处不在的数据需要每分每秒都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物联网现在只是把不同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并产生数据,增强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但如果想要从这些数据当中挖取价值,就需要数据分析。未来,甚至是普通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进行着诸如SAS这样的数据分析公司所提供的高性能分析。华为2016数字经济全球联接指数(GCI)报告指出,只有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能力提升了,各国才能充分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
只有分析才能真正让数据创造价值,这是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的基础。只有抓住数据分析这个根本,唯“分析”说话,才能真正从做大走向做强。所以物联网应该首先是一个数据分析工具的联网,对所有产生的数据进行价值挖掘,把数据转化为真正的数据资产。没有预置数据分析工具的物联网,并不能真正创造价值。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这其实也是一个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制造业的关系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中国目前在进行一个巨大的转型,转型到一个更依赖于网络、更网络化的经济模式。客户、供应商、制造企业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互动。
有一些国家经济体已经很好地利用了这样的趋势,菲律宾过去一直是依赖于海外的侨汇来增长经济。但是,通过最近几年发展宽带和网络,启动了菲律宾当地的服务外包行业。这对菲律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增长领域。
华为预计,在从基础创新、互联网创新、数据创新再到极致创新的国家技术创新四大演进阶段中,首批极致创新国家将于2020年前后出现。届时,大数据分析将无所不在,嵌入物联网系统借助虚拟辅助、高级机器人或其他手段,推动由机器辅助的技术创新。目前还没有国家处于最高级的极致创新阶段,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个由大到强的变道超车机会。
建立全民数据分析文化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想成为数据分析强国,首先这个国家里的企业都要成为数据分析型企业。而要想成为分析型企业,要在三个方面重新建立企业的价值观和能力:数据分析的观念、全企业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
其中,数据分析观念相当于企业的大脑,一个企业的大脑究竟是基于理性的数据分析,还是基于感性的直觉和经验,这是企业走向数据分析型企业过程中,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SAS中国区首席咨询顾问王莉华介绍说,SAS咨询顾问在做项目时碰到最大的挑战就是分析结果不被业务部门接受,而这在很大层面上来自于观念。
“我们遇到太多的业务人员,会说‘你是外面来帮我做分析项目的,但是实际上你不懂我们的业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即便你懂业务,但是懂的肯定没有我多’。”一个企业是否有数据分析的观念,是否为数据分析结果导向的决策机制,能否放弃直觉式凭经验的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真正由大到强。
“人的记忆非常有用,但是同时会带来另外的一个挑战——会造成思维局限,会限制整个思维观念的改变。” 王莉华表示。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影视明星安吉丽娜·朱莉携带致癌基因,据测算有87%的几率患上乳腺癌,于是她选择在仍然健康的时候切除双乳。
那么到底是选择相信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是选择相信以前的经验?最近几年恰恰是一个分水岭。之前,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相对稳定,长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容易凭经验办事情。而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经济和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的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这给中国企业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和数据分析思维提供了绝佳机会。
特别是ICT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用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分析体验,而这是推动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和文化的先决条件。SAS亚太区首席技术官Deepak Ramanathan说,到2020年每个人口袋里的设备就相当于一个超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一个小米手机的处理能力相当于8个CPU,把这些都叠加在一起就能够以一个集群来共同处理数据,那么一个房间里的数据处理能力就非常强大,这将能创造手机上的数据分析体验。
正因为在手机上就能做高阶的数据分析,这种体验将直接催生数据分析文化的形成。自2015年以来,有不少创业公司和大公司都推出了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和平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资源和较低的成本,就能在手机等终端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完成高阶数据分析工作,相当直观、简便。
2016年4月,全球数据分析领域排名第一位的技术供应商SAS发布了新一代高性能和可视化平台SAS Viya,这是一个全新的面向云计算的开放式综合分析平台,代表了SAS新一代的分析架构。其中的SAS可视化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模块,可以一次性建模后部署到任何地方,这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让数据分析无处不在。
智能社会时代,是一个全民皆超级计算机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正在崛起以及即将过渡到数据分析的智能社会时代。从现在就开始建立全民数据分析的新文化,为智能社会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这是中国在新时代变道超车、由大做强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