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jpg


【本文为会员文章,限时免费开放中】

【本次更新包括了2018财年新闻稿,2018财年报(2017年)尚未公布】


1998年,一家叫作VMware的美国公司成立了。20年来,VMware曾达市值400亿美元,现占据全球80% X86 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份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虚拟化的代名词。根据2015GartnerX86服务器虚拟化魔力象限报告,VMware在领导力第一阵营遥遥领先。

Hypervisor作为最早的虚拟化技术起源于1970年代,该技术允许不同商业软件复用大型主机的集中化计算资源。Hypervisor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Hypervisor技术,即直接运行于硬件之上、操作系统之下,也称之为“祼金属(bare metalHypervisor”,诸如微软的Hyper-VVMwareESX/ESXi等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是运行于主操作系统之上,而基于Hypervisor的虚拟化子操作系统则作为主操作系统的一个进程,VMware Workstation等属于这一类。

面向大型主机的虚拟化技术在19801990年期间被广泛的抛弃了,因为这期间廉价X86服务器、个人电脑以及Client-Server服务器/客户端应用架构的兴起,带来了分布式计算的大发展。相对于集中式的大型主机技术而言,企业可以用分布式计算构建低成本的大规模数据中心。

分布式计算既带来了好处,但也有着新的挑战。1999年,VMware推出了面向X86架构的虚拟化技术,解决了分布式计算中的很多挑战,并把X86系统转变成可共享的通用硬件资源,包括完整的隔离以及支持多种移动和操作系统。截止到20071231日,即20078月上市的当年,VMware的虚拟化软件支持超过500种硬件平台、60多种操作系统,广泛的互操作性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2006AWS推出第一代公有云服务、2008年微软推出第一代Azure云服务,由AWS与微软开启的云计算时代推动了全球IT产业的变革,VMware也被迫开始从虚拟化业务向云计算业务转型。然而,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开发什么样的云产品才符合大趋势、大方向?在其2008年报中,VMware指出由于各种行业和市场技术标准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无法保证VMware所选择的技术方向及相应开发出的产品就能在云计算时代胜出。

 

(一)2017年转型清晰化后的商业模式

 

VMware全球CEO Pat GelsingerVMworld 2017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转型的推进,愿景越来越具象化、具体化,人们开始明白CEO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至少需要3-4年的艰苦工作。” 

20178月,在美国Las VegasVMworld 2017上,VMware向业界展示了新一代云产品、服务与合作伙伴:包括与AWS合作VMware Cloud on AWS公有云服务、VMware Cloud Services多云管理SaaS平台、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 4、与PivotalGoogle Cloud合作发布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等,从而进一步清晰化和落地了VMware向云转型的愿景和方向。

那么VMware向云转型的愿景、方向与策略到底是什么呢?在VMware 2016年报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的指出:VMware致力于基于X86服务器计算架构的虚拟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把应用软件与底层的硬件分离;VMware是虚拟化与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根据企业客户的特定业务需求来构建、交付和消费使用IT资源。

在过去的数年中,VMware逐步从核心的虚拟化技术扩展到管理跨私有云和复杂多云、多设备环境的IT资源,涉及三大领域: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SDDC)、混合云计算以及终端用户计算(EUC)。VMware的产品线覆盖了企业用户的四大IT挑战:数据中心现代化、整合公有云、赋能数字工作空间以及转型企业安全。

VMware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转型应用软件、基础设施和设备以适应未来业务的需求,加速数字化转型。2016年,VMware年收入高达70.9亿美元,其中软件许可证(License)收入为27.94亿美元、服务业务收入42.99亿美元,除了核心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vSphere继续保持业务强劲外,VMware的网络虚拟化产品线NSX和存储虚拟产品线vSAN也取得了强劲增长,而VMware的公有云服务网络vCloud Air Network和EUC解决方案也在快速增长中。在2016年,VMware在全球拥有逾50万用户和7.5万多家合作伙伴。而在2018财年(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与DELL EMC的财报周期同步),VMware实现了总收入为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许可收入为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GAAP运营收入为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非GAAP 运营收入为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经营现金流为32.1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9.5亿美元的增长。

 

VMware的新产品模式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即数据中心的现代化。VMware是率先提出并清晰阐述SDDC愿景的公司,所谓SDDC即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被高度虚拟化并以IT即服务的方式对外交付,而SDDC也全部从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进行自动化管理。传统的数据中心里,不同应用之间是技术孤岛,各自有自己的CPU、操作系统、存储、网络、安全和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这些“孤岛”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其维护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SDDC则把数据中心的IT资源转变为随需而交付的IT服务。

VMwareSDDC架构包括四大类:计算、存储与高可用、网络与安全、管理与自动化。其中在计算方面,主要产品是vSphere服务器虚拟化,而vSphere主要采用是操作系统与系统硬件之间隔离的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购买vSphere软件许可证(License)、VMware Cloud Foundation私有云套件或带有vSphere的套件产品(例如VMware vCloud套件或带有vSOM运维管理的vSphere套件等)来获得vSphere技术。

vSphere服务器虚拟化是VMware的核心拳头产品线。为了强化这一核心,VMwarevSphere不断增强周边产品,包括:

-- 2016年发布的VMware vShpere Integrated Containers集成容器解决方案,该方案允许用户在不改变原有应用架构的基础上,并行部署容器化的应用;

-- 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解决方案是VMware提供的商用版OpenStack产品,一方面满足了用户想要采用OpenStack开源云架构的需求,另一方面允许开发者通过API接入VMware企业级的基础设施;

-- 2016VMware还发布了云原生应用解决方案Photon Platform,该技术平台支持Pivotal 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企业级容器技术;

-- 2017VMware进一步在VMworld上发布了与PivotalGoogle Cloud合作的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商用版,该版本是基于201611PivotalGoogle Cloud合作的开源Kudo项目,保证了PKSGoogle Container Engine GKE)的持续兼容,特别是与GoogleKubernetes产品保持兼容,而之前Cloud FoundryKubernetes一直被视为竞争对手。

在存储与高可用方面,VMware主要产品是为vSphere平台上的应用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完整的数据存储与保护选项,其中包括:vSAN存储虚拟化产品,该产品主要是以服务器直连磁盘集群的方式,为虚拟主机实现一个简化、共享的存储;VxRail是一个全集成或预置的Dell EMC一体机,其中包括了vSANvSphere技术;vSphere Replication是一个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数据复制管理软件;vCenter Site Recovery Manager是一个站点恢复管理软件工具,用于站点的容灾恢复和计划迁移。vSAN的第一版本发布于2014年早期,在2016vSAN的销售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在网络与安全方面,VMware2013年发布了网络虚拟化产品NSX,该产品旨在对硬件网络层进行抽象从而极大简化网络资源的供给与消费,而安全也是嵌入到NSX中而无需面向安全的硬件产品,还能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扩大覆盖范围,使得NSX成为vSAN之后的又一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网络虚拟化成为继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的又一大用户需求,VMwareVMworld 2017上进一步推出了管理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网络的NSX Cloud,可单一界面来监控不同区域上的网络和安全需求。

2017年11月,VMware宣布收购VeloCloud Networks,这是一家针对企业与服务提供商云端交付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技术的公司。此项收购结束后,VeloCloud将助力NSX扩展其网络产品组合,以实现从数据中心到云端直至网络边缘的端到端自动化、应用连续性、分支转型与安全性。VeloCloud云端交付的SD-WAN融合了混合广域网的经济性和灵活性以及云服务的高效部署和低维护性,通过从云端向各地分支机构及移动用户交付虚拟化服务,显著简化了广域网。

在管理与自动化方面,VMware的主要产品是为了跨虚拟化基础设施和非虚拟化IT资源以及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环境提供的IT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vRealize Operations,为虚拟或硬件基础设施提供性能、容量、配置管理;vRealize Automation,为用户快速部署和供应云服务;vRealize Business,为IT服务的成本和质量提供透明化和管控。 

20178月,VMware又推出了最新的VMware Cloud Services,这是基于SaaS方式的多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了获得云使用、成本、网络流量、指标监控和分析的端到端可视化的统一平台,并在公有云之间与本地环境下实现独立安全一致性。VMware Cloud Services是对vRealize的扩展,以SaaS方式管理多云资源。

VMware发布的2017VMware Cloud Services服务系列包括:

-- VMware Cost Insight,面向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成本监测与优化服务,可帮助IT部门分析云支出、查找成本节省机会并与业务部门沟通服务成本。2018年3月,VMware扩展了该服务,针对向VMware Cloud on AWS迁移工作负载、私有云或公有云内运行应用所需容量与成本的计算,Cost Insight提供了详细的评估,以此扩大对于AWS、Microsoft Azure与VMware私有云数据中心的支持。通过与VMware Network Insight 的集成,Cost Insight提供了关于实际迁移成本的深入洞察,让IT部门能够更加准确地查看某款应用的总成本,包括迁移后网络出口与存储IOPS的成本估算。Cost Insight提供了一系列节约建议、警报提醒与报告功能,包括设定成本阈值以管理成本与维持预算的能力。

-- VMware Discovery,自动目录服务,集成来自多个云的目录信息与云帐户,让IT部门轻松搜索并识别工作负载,从而提高云可视化和抑制影子IT。

-- VMware Network Insight,专为公有云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而定制的网络与安全分析服务。

-- VMware NSX Cloud,通过单一控制台与通用API为运行于私有云与公有云内的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网络及安全服务。

-- Wavefront by VMware,用于处理现代云原生应用的指标监测与分析平台,让开发运营与开发者团队及时获知云原生服务的性能。该平台具备大规模、指标检测与分析功能,并基于SaaS支持云原生与企业应用以及公有云与私有云基础架构,包括AWS、Google Cloud Platform以及VMware Cloud on AWS。2018年3月,VMware添加了45项新的产品集成,来扩展 Wavefront所能监控和可视化的信息组合,Wavefront同时也支持包括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在内的Kubernetes、Pivotal Cloud Foundry(PCF)应用平台服务、以及基于VMware私有云运行的企业应用。Wavefront还与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相集成。

-- VMware AppDefense,新型的安全服务,通过将应用控制、威胁探测与响应功能直接嵌入VMware vSphere基础设施中,形成云原生的安全解决方案。

-- 2018年3月,新增了VMware Log Intelligence服务,作为面向VMware云服务的最新服务,Log Intelligence旨在提供基于VMware的数据中心与VMware Cloud on AWS的深度运维洞察。Log Intelligence提供了IT故障的快速排解以及包括VMware Cloud on AWS在内的跨多云集中日志管理。Log Intelligence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与实时日志分析,连续扫描数据中心与云环境内的异常情况。该项服务所提供的高性能日志搜索与丰富的控制面板可让IT部门获得关于应用行为与相关基础架构健康状况的统一可视化。

-- 2018年3月,新增了面向私有云的VMware Hybrid Cloud Extension服务:该服务在不同vSphere版本、本地及云端之间提供应用迁移与基础架构混合性的SaaS服务,包括面向IBM Cloud与VMware Cloud on AWS的Hybrid Cloud Extension服务已经可用。Hybrid Cloud Extension所提供的运维支持可让各企业在跨多个私有数据中心的环境内完成大规模工作负载迁移,能够让各企业在无需修改、几乎无需应用停机的情况下,跨VMware vSphere异构环境管理应用的安全迁移。由于无需重新设计平台、重新测试或更改云工具配置,云迁移工作得到了简化,同时全程保持业务连续性、应用正常运行、网络架构与性能。随着面向IBM Cloud与VMware Cloud on AWS的Hybrid Cloud Extension正式推出,还可将其基于VMware的环境拓展至公有云,以便按需实施容量与地区拓展。

除上述主要产品线外,VMware还把多个产品打包以套件的方式销售,包括软件定义数据套件VMware vCloud Suite,把vSpherevRealize打包销售;vSOM,允许用户在vSphere环境中优化容量和监控工作负责性能;vRealize Suite套件,是VMware的多云管理平台,把vCloud Suite拓展到vSphere私有云环境以外的混合云和异构云环境。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集成软件平台:Cloud FoundationCloud FoundationVMware2016年发布的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产品的集成的企业级云软件,适用于搭建私有云和公有云,还包括全生命周期的管理。Cloud Foundation既可以独立部署,用于搭建平台私有云环境,也可以“as-a-service”的云服务方式运行。典型的方式包括以VxRackHPE ProLiant一体机的方式,集中化部署以VMware技术为主的数据中心;或与IBM Cloud2016)、AWS2017)等大型云服务商以及VMware vCloud Air Network(又称“vCAN”)的中小型合作伙伴数据中心合作,提供基于VMware技术的公有云或混合云服务。 

其中,截止到2016年,VMware在全球110多个国家有4300家vCAN合作伙伴,这些vCAN合作伙伴主要是中小型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商。VMware与他们合作,在其数据中心里以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方式部署VMware技术,以供当地企业以云服务的方式使用VMware技术,其中大型的合作伙伴除了IBM外,还包括在2017年收购了VMware在北美及欧洲自营的公有云数据中心的OVH,以及Rackspace等。2016年的vFORUM大会上,VMware与来自中国的华云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加速VMware vCloud Air Network计划(现升级为VMware Cloud Provider Program,即VCPP)在中国的落地实施。基于双方的合作,VMware用户可根据其业务需求将工作荷载和数据迁移到华云公有云上。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 VMware与华云在2017年12月宣布合作成果落地,双方已经合作完成了在华云自有T4级数据中心深圳润迅前海云数据中心的VCPP节点部署。

vCloud Air曾是VMware自营的公有云数据中心。除了vCAN合作伙伴生态外,VMware曾一度自建公有云数据中心,试图自营公有云服务,这显然是受了微软的影响。到了20174月,VMware把自营的北美和欧洲数据中心业务出售给了OVH,自此全面退出公有云运营,而战略收缩到虚拟化与云计算基础设施软件供应商的定位,这标志了VMware在向云时代转型过程中经过一段不成功的尝试后终于做出战略调整,最终找到了自己云时代基础设施软件供应商的定位,这与一开始的虚拟化技术软件供应商定位一脉相承,标志着VMware终于清晰地找到了自己在云时代的生存之道。

在终端用户计算方面,VMware始终没有放弃云的另一面,即终端计算。VMware EUC解决方案允许企业从任何终端设备来交付和管理其用户的应用和数据,从而赋能数字工作空间。VMware EUC解决方案主要是VMware Workspace ONE,包括了VMware AirWatch统一终端管理和VMware Horizon应用与桌面虚拟化。VMware Workspace ONE与VMware SDDC配合,形成了从数据中心到用户终端设备的完整的云解决方案。Workspace ONE可以以本地IT的方式部署或“as-a-service”云服务的方式部署,云服务的方式就可以连接更多的本地孤岛型IT资源。2018年3月,VMware推出了Workspace ONE Intelligence,实现由决策引擎支持的洞察驱动型自动化运维;VMware还推出了Workspace ONE Trust Network,将来自Workspace ONE的数据及分析与安全可靠的全新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网络相整合,以实现可预测性及自动化安全性;以及Windows 10共管技术Workspace ONE AirLift,以协助各企业机构改进PC生命周期管理(PCLM)。

总体来说,VMware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最终企业用户可以在私有云和复杂的多云、多设备环境中管理IT资源,适用于从面向SMB中小企业的单个虚拟服务器到大型企业的上千个虚机和设备。

2018年2月,VMware宣布,在评估企业移动化管理(EMM)的《The Forrester Wave™:2017年第四季度企业移动化管理》报告中,VMware被评为行业领导者。该报告共分析了13家厂商,而VMware的数字化工作空间平台,即由AirWatch®支持的VMware Workspace ONE™在当前产品和市场表现类别中获评最高分。2018年2月,VMware宣布进入Gartner2018超融合基础架构(HCI)魔力象限领导者。VMware依托vSAN提供了多种超融合方案——从vSAN ReadyNode解决方案到Dell EMC VxRail Appliance,到作为按需式VMware Cloud on AWS 产品与服务基础构建的HCI。



VMware的新商务、研发与营销模式

截止到2016年,VMware1200家技术合作伙伴向市场提供联合产品、解决方案、技术与服务,以及4300家活跃的技术服务商合作伙伴即vCAN合作伙伴。

VMware的合作伙伴包括两类:独立硬件供应商(Independent Hardware VendorIHV),包括思科、富士、HPEIBM、联想和NEC等,为双方合作的产品提供联合技术认证和开发,其中当然也包括在2016年收购EMC从而间接收购VMware的戴尔。此外,VMware也与AMDIntel等合作,从芯片基础硬件级优化虚拟化技术,也与存储和网络技术供应商合作以确保互操作性;独立软件供应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ISV),包括系统集成商、基础软件开发商,以及健康医疗、电信、金融、零售等行业的应用开发商,以提供增值的产品与服务。

VMware Service Providers服务运营商,即vCAN4300家中小型数据中心和公有云合作伙伴,包括CenturyLinkClaranet、富士、IBMKPNNTTOVHRackspaceTelefonica等。

截止到2016年,VMware ISV合作伙伴提供了4600多种广泛应用的、支持vSphere平台的应用与解决方案,其中包括ERP企业资源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EMR电子医疗病历管理、金融业务流程等,以及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等中间件产品。VMware技术合作伙伴一共发行了超过2900种基于虚拟设备的软件产品,VMware也不断投资以确保这些软件与各种主流软硬件的兼容。

在市场与销售方面,VMware在传统渠道销售的基础上,增加了直销队伍,尤其是云和软件订阅服务的Renewal续费团队集中精力于扩展客户关系、提高合同续签和续费率。在中国市场,2016/2017年以来,VMware改垂直架构为大区市场架构,增大了对于区域市场的覆盖。

VMware继续投资VMware Partner NetworkVPN)合作伙伴网络,VMware通常不与合作渠道合作伙伴签订长期合同或最小采购协议,而且VMware与渠道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也不是排他性的,即这些渠道商也可以同时销售VMware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2016年,VMware有三大代理商,分别是Arrow Electronics, Inc.Tech Data Corporation以及Ingram Micro英迈,代理商批量从VMware那购买软件许可以及技术支持再销售给最终用户。三大代理商分别占了VMware 2016年营收的15%12%10%

最终的企业用户可以与VMware签订企业合同(Enterprise Agreements, EA),但这些企业合同通常以协议价提供多年期维护与支持服务的软件许可,尽管这样有助于建立长期客户关系,但相应的销售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基础设施的状态、目标解决方案的规模和复杂性等。当然,现在企业也可以云服务的方式快速用上VMware的技术。

VMware在产品定价方面,除了考虑到自身产品为客户交付的价值外,也会考虑市场上同类虚拟化产品、终端用户计算和硬件等解决方案的成本与价格。

在市场传播方面,VMware集中于向客户、代理商、分销商、系统集成商、媒体和分析师等传递其产品带来的价值和用户收益。通过VMware自己的市场活动、行业会议、媒体公关、市场营销资料、广告、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社交媒体、免费下载以及VMware网站等方式,向市场推广公司、品牌、产品以及产生销售机会(sales leads)。

VMware投资了多个在线社区,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在这些在线社区里分享、讨论销售和市场开发资源、最佳实践、行业趋势等。而VMware的年度用户大会VMworld在美国和欧洲举办,同时在亚太和日本地区举办vForum客户论坛会。VMworld还举办管理层演讲、研讨会、培训活动、网络会议等活动。通过这些市场营销活动的组合,VMware相信可以加强其品牌以及行业领导地位形象。当然,被戴尔间接收购后,VMware也与戴尔以及其它戴尔相关公司一起,联合举办市场、销售、品牌及产品开发等活动,Michael Dell本人也经常出现在VMworld上。

2017年9月,为了帮助客户识别可通过VMware云端基础架构技术交付服务的提供商,VMware宣布了VMware Cloud Verified合作伙伴,并附以VMware Cloud Verified信任标识。带有VMware Cloud Verified信任标识的提供商对VMware云端基础架构技术进行了深入投资,可提供关键服务与支持。VMware Cloud Verified标识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云服务供应商,这些云服务供应商正在采用最完整、最先进的VMware技术,提供跨多云的最高级别互操作性,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优势。

VMware在市场营销和销售方面的投资,分别是2014年的19.69亿美元、2015年的20.99亿美元和2016年的21.62亿美元,占当年整体收的33%-35%。

在研发方面,VMware非常重视技术和产品研发,组织了具有系统架构、系统管理、桌面技术、移动设备、安全、应用开发、协作应用、网络、存储和开源软件等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开发团队,并与全球著名的科研组织和高校合作以及投资联合研究项目。VMware的产品开发模式是以工程驱动创新结合客户和市场的反馈,研发强调创新、质量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开放合作,VMware还加入了很多行业和产业组织。

VMware的研发投入分别是2014年的12.39亿美元、2015年的13亿美元和2016年的15.03亿美元,约占当年总体营收的19%-21%。截止到20161231日,VMware共获得了超过1300项目美国专利,也获得了不少其它国家的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是各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还有更多专利还在申请过程中。

截止到20161231日,VMware116个国家和地区办公地点拥有约19900名员工。

 

(二)2007-2017年期间的VMware转型之路

 

对于VMware这样一家在X86时代以虚拟化技术与软件立家的公司来说,向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可谓一波三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产品的转型。众所周知,公有云技术主要分为三层:SaaSPaaSIaaS,而公有云除了技术层面外还有以AWS和微软Azure为代表的自建和运营公有云数据中心并向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对于VMware来说,究竟应该如何立足于已有的核心技术优势,面向云计算和云服务时代发展新的技术、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一方面,以微软为代表的传统软件企业树立了一个自建公有云数据中心的表率,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长期回收投资的巨大风险;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技术环境中,应该如何定位新的技术与产品,应该如何转型已有的技术与产品,从而持续建立和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营收规模和利润率,以及行业领导地位?

 

是否进入新业务:PaaS和应用开发平台?

PaaS对于云计算技术来说,相当于传统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的核心层,能够做通用PaaS层技术的厂商,一般来说必须要有操作系统、中间件或数据库技术的精深技术积累。微软Azure最早是从PaaS起家,后来才进入IaaS层,一大原因就因为微软已有的操作系统技术优势。

Pat Gelsinger之前的上一任VMware CEO Paul Maritz是原微软Windows之父,他对于操作系统技术情有独钟,在他的带领下规划了VMwarePaaS和应用开发平台业务的布局。

20099VMware4.2亿美元收购了SpringSource公司,SpringSource由微服务架构Spring框架创建者所创建,该公司先后收购了专注于PaaS云技术的Cloud Foundry(后开源)、开源Web应用服务器Tomcat、开源应用性能管理Hyperic、开源应用编程语言Groovy、开源Web应用开发框架Grail,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开源PaaS云技术体系。

通过收购SpringSourceVMware试图在面向云应用开发者技术市场有所作为。除了SpringSource外,VMware还先后收购了大数据开源技术商GemFire和开源消息队列(应用间的通讯技术)RabbitMQ。通过这些收购,VMware进入了企业及Web网络应用开发市场。2011年,VMware开源了面向开发者的Cloud Foundry,将之定位于由VMware运营的开发者云服务和新的开源PaaS技术平台。

VMware2012年报里,其产品线中还有一个云应用平台(Cloud Application Platform),该产品线为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提供面向vSphere服务器虚拟化平台而优化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包括应用的构建、运行和管理等。VMware Cloud Application Platform产品线提供开源的应用开发框架、应用运行时(run-time)、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开源的PaaS服务。而该产品线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敏捷开发,同时维护应用的可移植性。VMware强调,希望通过该产品线所维系的开发者社区和软件开发商生态来强化VMware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VMware收购来的SpringSource主要为企业级Java应用提供Spring微服务应用框架,Grails主要为基于Groovy编程语言的Web应用提供开发框架,这两种框架都是开源软件。此外,Cloud Foundry作为开源PaaS,也是VMware的云应用平台组合之一。VMware还有vFabric系列产品,包括:vFabric tcServer,这主要是企业级Tomcat应用服务器;vFabric GemFire,这主要是为高性能云应用提供实时大数据技术;vFabric Data Director,这主要是基于vSphere的数据库,提供简化的管理和操作管理。

虽然VMware为了投入PaaS开发者平台业务耗费了上亿美元的资本,但该业务却并非一个可以立时见效的业务。在2010年到2012年的VMware财报中,云应用平台业务被归于“Other products”一项,该项营收在2010年为1.38亿美元、在2011年为1.75亿美元、在2012年为1.98亿美元。相比之下,VMware的主营业务“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Management”云基础设施及管理项的营收在2010年为12.64亿美元、在2011年为16.66亿美元、在2012年为18.88亿美元。

从财报表现来看,云应用平台业务并未能给VMware带来短期的营收动能。这也就促使VMware2012年与EMC一起将该条业务线剥离出去,形成了一家新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Pivotal。当时的VMware CEO Paul Maritz随着Pivotal离开了VMware而成为了PivotalCEO及董事会主席。除了VMware的主要云应用平台业务资源外,EMC把自己的大数据技术Greenplum等相关资源也注入到了PivotalGE、福特、微软等先后成为了Pivotal的投资者,Pivotal有望于2018IPO

Pat Gelsinger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VMware的新一代CEOPat Gelsinger2009年加盟EMC,此前曾在英特尔供职很长时间。在EMC任职期间,他曾负责管理该公司的核心存储业务以及RSA安全业务部门。

也就是说,在Pat Gelsinger开始就任VMware CEO的时候,VMware就已经决定专注于原有核心业务及其向云的转型,目标是成为云时代的企业IT基础软件供应商。如果从2009年开始算起,VMware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尝试了全新的业务(即云应用平台业务)后,就主动放弃了该业务,反过来坚持自己的核心产品转型:从虚拟化时代的企业IT基础软件供应商到云时代的企业IT基础软件供应商。

对于Pat Gelsinger来说,却面临着另一项新业务的尝试:自建公有云数据中心以及自运营公有云服务。

 

是否进入新业务:自营IaaS公有云?

20127月开始就任VMware新一代CEOPat Gelsinger面临着一个新业务的选择:自营IaaS公有云服务。当然,VMware最早在2008年的VMworld上就公布了vCloud自营公有IaaS云服务的想法,并受到广泛关注。

20135月,VMware在美国发布了自己的IaaS公有云服务“vCloud Hybrid Service”(混合云服务),同时其Las Vegas数据中心开始提供早期预览。20148月,“vCloud Hybrid Service”被重新命名为“vCloud Air”。vCloud Air最初的设想是成为现有vSphere的延伸,vCloud Air数据中心所采用的技术即为VMware vSphere,从而与企业内部数据中心的VMware技术全面兼容。

vCloud Air主要提供三种IaaS服务,分别是专属云(dedicated cloud)、虚机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和灾难恢复,以及相应的管理与网络功能,vCloud Air还提供按需付费的Virtual Private Cloud OnDemand

vCloud Air公有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是通过vCloud DirectorvCloud Director后来被广泛诟病,广大企业VMware技术管理人员更喜欢所熟悉的vSphere Client,而vCloud Director的早期版本甚至都不支持Snapshot功能。此外,vCloud DirectorvCenter之间也缺乏协同,这样就导致VMware公有云资源与企业数据中心VMware资源之间的不匹配。当然,vCloud Director也有做的好的方面,诸如很好地支持RESTful API、多租户、界面操作友好性等。

vCloud Director并未得到VMware管理者及开发者的青睐,而vCloud Air公有云服务也没有开发出更多不同于VMware技术的新服务。AWSAzureGoogle甚至是IBM SoftLayer都在不停的开发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产品,但vCloud Air的公有云服务与一般基于VMware技术的托管私有云没有太大的区别,而RackspaceOVH等托管私有云服务商不仅可以提供同样的技术服务,还有更灵活的定价能力。 

vCloud Air在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建立了自营数据中心,vCloud Air公有云支持经过vSphere认证的超过5000种应用和90多种操作系统,vCloud Air允许客户的应用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无缝迁移。

vCloud Air公有云服务并没有给VMware带来预期的收益。根据VMware2011年到2016年的5年股票回报收益比较,从2012年开始VMware5年股票回报收益就开始下滑,到了2015年因受到Dell收购的影响而探底。从2012年开始VMware5年股票回报收益都远低于与同期的S&P 500指数以及S&P 500系统软件指数。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公有云业务并未拉升VMware的股票表现。 

实际上,自营公有云数据中心就意味着大量的投资,其中包括增加VMware的全职员工,而这些员工的主要工作是数据中心的管理与运营,与从事系统软件开发等创新型员工相比,能给VMware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效。更不用说自运营数据中心就意味着长期的机房和设备租赁,加上公有云服务长周期的回报,这些对于软件业务出身的VMware来说,其实都并不划算。

vCloud Air业务更大的打击来自20155月,EMC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公有云服务商VirtustreamEMCVirtustream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企业存储云之一,Virtustream也在北美和欧洲都运营了自己的数据中心以及相应的公有云服务,该公司的云计算资源管理方式比VMwareHyper-V等更加细颗粒化,从而能够让企业更精细地管理公有云资源。所谓存储云,也就是IaaS云服务中最重要的功能。

201512月,VMware从支持EMCVirtustream的收购并以EMC/VMware合资公司的形式运营Virtustream,转而不支持这个动议。VMware负责vCloud Air的核心高管在这几个月中相继离职,其中包括当时的VMware CTO Ben Fathi和首席战略官Chuck Hollis,这对vCloud Air业务造成了重大打击。

20174月,OVH宣布收购了vCloud Air在北美和欧洲的数据中心以及相应的业务,VMware自此退出了自营公有云市场。

 

核心产品向云计算转型

1998VMware起家的时候只有一款产品,到了2007年底已经发展了21款产品,包括旗舰的桌面虚拟化产品VMware Workstation2007年已发布第六代、旗舰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VMware Infrastructure2007年已经发布第三代。2004年,VMwareEMC收购后,到2007年全年实现了13.26亿美元营收,比2006年同比增长了88%,可以说VMware2007年云计算刚刚开始之年,表现还是相当强劲。

2007年开始分析历年VMware对自己的定位:在20072008年的财报中,VMware只强调自己是从桌面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在2009年的财报中,VMware强调自己是从桌面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的虚拟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在2010年的财报中,VMware首次强调自己是虚拟化以及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导者;在2011年的财报中,VMware定位改为帮助组织以变革式方式和基于特定需求,转型构建、交付和消费IT资源的虚拟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导者;在2012年的财报中,VMware定位去掉了“以变革式方式和基于特定需求”,保留了“帮助组织转型构建、交付和消费IT资源的虚拟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导者”;在2013年到2014年的财报中,VMware定位与2012年保持相同;到了2015年,VMware定位再次把“以变革式方式和基于特定需求”加了回来;到了2016年,VMware定位去掉了“以变革式方式”,保留了“基于特定需求”。

2007年的时候,VMware的核心产品分为两大类:虚拟化平台、虚拟化基础设施自动化与管理软件。虚拟化平台包括桌面和服务器虚拟化全线产品,在2007年时占当年38%VMware软件许可收入;虚拟化基础设施自动化与管理软件则在2007年时占当年62%VMware软件许可收入。

占据了营收大头的虚拟化基础设施自动化与管理软件包括了管理平台VirtualCenter、自动化应用迁移VMotion、分布式资源调度器DRS、高可用HA、集成备份Consolidated Backup、容量规划Capacity Planner、更新管理Update Manager等,显然这些产品是围绕企业级需求而设计的核心软件之外的周边产品。VMware从一早就已经发现了用核心软件占据市场份额,用周边软件汲取高额利润的企业级基础软件商业模式。

2007年时,VMware财报中并未出现“Cloud”一词,到了2008年财报中则显著提及了“Cloud Computing”。在2008年财报中,VMware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义为减少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提供轻松接入“云计算”的路径以及简化企业客户计算的管理与控制。而VMware亦在2008年财报中显著提及微软在2008年推出虚拟基础设施和虚拟化管理软件产品以及云计算服务。显然,微软在2008年进入公有云,推动了VMware后来向云计算以及公有云的转型。

当年,VMware把自己的产品线重新定义为数据中心虚拟化及数据中心产品与技术、桌面虚拟化及桌面产品与技术以及支持服务等。对于核心的数据中心虚拟化,VMware把自己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定义为虚拟数据中心操作系统VDC-OS,基于VDC-OS即可创建所谓“内部云”。2008年,VMware宣布了vCloud,其目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和外部云服务商之间搭建一个通用的VMware平台,这其实就是早期混合云的概念。而VDC-OS的管理软件也被命名为vCentervCenter提供了服务器虚拟化环境管理及控制软件、一键恢复的站点恢复管理软件、虚机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软件开发环境自动化管理软件等。vCenter后来大获成功,根据2016年营收,IDC分析师公司评选VMware为全球云系统管理和数据中心自动化软件市场的市场份额领先者,VMware已经是连续第四年蝉联两类排名第一,而vCenter就是其中涉及的核心产品和技术。

相应的,VMware提出数据中心环境中的桌面虚拟化技术VDI,该技术与VDC-OS配合,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虚拟化基础设施,包括了VDC-OS的周边高可用和灾难恢复软件等。而对应vCloudVMware2008年也宣布了vClient技术,可以把用户桌面向任何终端设备交付,包括安全、具有成本效益以及易管理等特点。

2009年,VMware在数据中心虚拟化与桌面虚拟化两大产品线上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数据中心虚拟化产品中不再强调VDC-OS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私有云”、“公有云”,并强调VMware技术能把IT有效转换为“computing cloud”计算云。出现了早期的网络虚拟化产品vNetwork Distributed Switch分布式网络交换。在2009年,VMware新增了一条产品线,这就是应用中间件和管理,而这是收购SpringSource的结果。

2010年财报中,VMware重新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四大领域:云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终端用户计算、虚拟化及云管理。这一年,VMware推出了vSphere品牌,vSphere其实就是之前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软件ESXESXi,再加上vCenter等管理软件。同时在2010年为核心云基础设施产品与技术加入了安全产品vShieldvShield则包括了网络边缘安全、应用安全和终端安全三大产品。在云应用平台产品线中,VMware也推出了vFabric品牌。vCloud服务合作伙伴也首次出现在VMware的技术联盟中。

到了2011年,VMware进一步把四大产品线合并为三大产品线:云基础设施与管理、云应用平台以及终端计算。2012年,只剩下了云基础设施与管理,以及终端计算两大产品线。2013年,VMware产品重新组织为三大类: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终端计算以及混合云计算,之后即保持稳定这三大产品线。

2013年,VMware向市场推出了vSAN存储虚拟化测试版,同时通过收购Nicira而推出了NSX网络虚拟化产品线。这两条新产品线的巨大经济效益,在2017年最终体现出来,并强劲拉动了VMware2017年的财报及股票表现。

可以看出,VMware2011年开始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云计算是新型IT资源的构建、交付与消费方式,并据此投入产品研发;2013年开始,VMware推出了vSAN存储虚拟化和NSX网络虚拟化产品线,比较清晰地找到了云计算环境中的产品与技术方向;期间VMware短暂进入了应用开发平台市场又及时退出;但对自营公有云的投资,一直到2017年才完全退出。

在2017年及VMworld 2017上,VMware向外界展示了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愿景。VMware在2017年5月推出VMware Pulse IoT Center,这是一款安全的企业级物联网(IoT)基础架构管理解决方案,可支持IT与运营技术(OT)团队全面管控物联网基础架构与设备。在VMware看来,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把计算的重心又拉回到了本地计算而非云计算,这又是VMware的传统优势所在。

2018年3月,在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VMware公布了下一阶段的物联网(IoT)战略,将重点面向特定使用案例(包括资产管理与智能监视)等推出边缘计算解决方案,这些边缘解决方案将搭载VMware vSAN超融合基础架构(HCI)软件、VMware vSphere与VMware Pulse IoT Center,并与包括Axis Communications及Wipro Limited等合作伙伴协作开发。VMware对于边缘计算的特定使用案例的理解包括:工业远程物联网使用案例,例如油井优化、电网和智慧城市,在这些使用案例中,各种设备都处于强固、分散的户外,且这些地点通常情况下都非常偏远,网络与电力也不一致;工厂与车间,支持闭环网络和强固型室内环境;分支机构与店内,支持特殊空间与电力需求,以及多店协作。VMware认为边缘计算基础架构首先必须易于管理,因为在边缘位置没有IT专家;其次需要经济高效,因为边缘安装量非常庞大;并且需要具备可扩展性,以便边缘安装可随时间的推进而增加。

这些边缘解决方案包括:VMware面向边缘的HCI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服务器硬件生态系统,包括用于所有边缘系统/网关与互联设备(例如传感器)管理、监测及安全性的VMware Pulse IoT Center,以支持覆盖整个边缘的计算与存储基础架构及应用;VMware与Axis Communications面向监控行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展开协作,该方案搭载Axis Communications的监控功能,包括IP摄像头以及4G/LTE路由器,可用于对财产、门店与雇员的保护,利用VMware Pulse IoT Center可对Axis Communications摄像头与路由器进行管理、检测与保护,VMware还与金融服务组织合作开发现代化的未来银行,利用监控来优化安全性与客户体验;与信息技术、咨询及业务流程服务公司Wipro Limited开展合作,为制造商提供完整的边缘与云物联网解决方案,为整个车间内的机械及其它资产带来更高效率与生产力优势,搭载Wipro的物联网产品及服务(包括其Looking Glass资产管理平台与服务功能)后,该解决方案将集成多款托管于内部或云端的物联网平台,通过连接其物联网环境与数据中心,将从深度分析与机器学习中受益,Wipro也将成为首批提供VMware IoT Edge解决方案安装与管理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之一。

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虚拟化移动网络服务商Affirmed Networks宣布与VMware合作,为互联汽车与物联网应用的全球连接服务商Globetouch提供开放、灵活的虚拟化网络,高效交付互联汽车物联网服务。Globetouch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台上演示了实时视频监控,这些视频采集自飞行于旧金山的无人机。此项演示突出了目标识别与地理围栏等功能,作为Globetouch的企业客户之一,Nightingale Securities目前已在使用这些功能。

2018年3月,VMware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一项关于边缘计算数据基础架构的新征求,希望推动端到端网络系统架构(包括边缘基础架构)的发展。VMware将为两个奖项提供资金支持,这两个奖项面向美国大学教师成员,总额达到600万美元。

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VMware针对电信运营商和5G业务推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VMware vCloud NFV提供跨私有云、公有云和电信分布式云的通用虚拟架构、运营管理和服务保证;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Carrier Edition,VMware提供在OpenStack上部署生产NFV服务的最快路径;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使通信服务供应商能够在VMware vSphere和Google云平台(GCP)上提供生产就绪的Kubernetes,并与Google Container Engine(GKE)持续兼容;凭借VMware Hybrid Cloud Extension,通信服务供应商可将其基于VMware的环境扩展到公有云,包括AWS上的VMware Cloud,实现按需分配容量,并快速扩展到新的场所和地理位置,无需重新建立平台、测试或变更云管工具,同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时间、网络结构及性能;VNF认证程序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VMware为通信服务供应商客户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市场,以构建基于最佳虚拟网络功能的新服务,截止2018年2月已有逾30个全球供应商的60多款VNF解决方案已完成VMware Ready for NFV认证,通过部署vCloud NFV平台,通信服务供应商只需要花费数天而非数月来构建、配置与销售新型服务。


VCE联盟、戴尔收购EMC

VMware向云转型的过程中,VMware所处的内部商业环境对VMware的转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4年,EMC收购了VMwareEMC作为一家以技术和技术收购为发展策略的庞然大物,对于后来的VMware产品和商业策略都有很大的影响。EMC作为一家存储巨头,其战略是在整个异构IT基础设施上部署虚拟化技术来建立单一的可用存储和计算资源库,VMwareEMC这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Mware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加上EMC在存储虚拟化领域的创新成果,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是相得益彰。

EMC是一家很奇特的公司。Joe Tucci(乔图斯)在20011月成为EMC CEO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在2000-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受到冲击的公司,EMC年收入在2002年降至54亿美元,而在两年前这一数字是88亿美元。Joe Tucci作为一代传奇科技公司CEO,对于未来云计算有着深刻的认识,特别是EMC是一家企业存储公司,大数据的冲击直接让EMC感受到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能量。在某种程度上,EMC的愿景也影响了VMware对云计算的认知。

EMCVMware的影响,包括在2008年解雇了VMware首席执行官Diane Greene,并以EMC云计算部门总裁兼GM、前微软老兵Paul Maritz取代。2012年,EMC又派了自己的高管,当时的EMC总裁及COO Pat Gelsinger接手VMware CEO一职,Pat Gelsinger此前就在EMC负责ECMCiscoVMware联盟,更早之前Pat Gelsinger也曾在英特尔任高管。EMC也强势收购和推出了自己的存储云服务Virtustream,也与VMware有一定程度的竞争。

20077月,通过公开股市收购,思科以1.6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VMware 1.6%的股票,成为了VMware的股东。同月,英特尔也以约2亿美元投资了VMware。思科投资VMware,旨在强化两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让VMware的虚拟化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在思科的网络设备上,并开发结合虚拟化与网络的新技术。对于英特尔来说,也是类似的思路。

随着VMwareCiscoEMC组成了VCEVirtual Computing Enviroment)联盟,再加上整个EMC联邦的策略(不过VCE并不属于EMC联邦,而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对VMware业务的增长做出了贡献。2010年,VMwareEMCCisco三家组成的VCE联盟推出了融合基础设施VblockVblock以预集成、预测试的全虚拟化数据中心技术包,被市场广泛接受。当时VCE联盟已经有45个合作伙伴和六家系统集成商,另有200个合作伙伴处于认证阶段,2014Vblock达到了18亿美元的年营收水平。

2012年,VMware收购了软件定义网络SDN厂商Nicira并推出自己的网络虚拟化技术NSX,导致了与思科的分歧。2014年,思科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虚拟化技术Application-Centric InfrastructureACI),并强迫VCE采用ACI作为默认选择。2016年,当时的HP CEO惠特曼称VCE联盟正在瓦解。

201510月,Dell宣布以670亿美元收购EMC,也包括间接EMC的全资子公司网络安全公司RSA Security、软件开发公司Pivotal Software、云软件公司Virtustream以及虚拟化软件厂商VMware20169月,Dell耗费1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EMC的收购。在此期间,因为前途不明朗,VMware的股份大受影响,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跌至历史最低点。

但事实证明,Dell EMC收购对于VMware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随着收购交易的全面完成,VMware在Dell EMC的影响下,也最终找到了清晰的虚拟化与云软件厂商的定位,并在2017年4月退出了自营公有云市场。2016年以来,VMware的股价也一路上扬,于2017年9月恢复到了历史最高点的位置。2018年1月传出Dell和VMware正考虑进行股权交换,目的是使Dell获得VMware的所有现金,两家公司合二为一,成为新的公开交易实体,2018年3月初传来Dell正在考虑与VMware的反向交易细节。

在中国,VMware以灵活的商业模式寻找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市场的去IOE及国产化呼声日高后。201510月,VMware与中科曙光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中科睿光,合资公司总投资为5000万美元,曙光公司占股51%,合资公司注册在重庆市渝北区。20164月在中科睿光公司亮相的同时,还发布了两款产品:Cloudview SVM Edition 2.0CloudVirtual 6.2。其中,CloudView SVM Edition 2.0基于曙光原有的云计算操作系统CloudView,同时结合了VMware的虚拟化技术。

VMware CEO Pat Gelsinger也来到了中科睿光的正式亮相现场,他一上来就说:“我过去来过中国35次,很多媒体朋友我之前都见过。”2017年3月,中科睿光在一周年之际宣布,从成立至今已获得订单近亿元,期间中标来自科研、教育、公安、政府、城市云计算中心等各领域的项目数百个,2017年第一季度又新增数千万订单。与此同时,自去年11月正式签署第一家合作伙伴至2017年3月,中科睿光已经有近400家合作伙伴。

2018年1月,鉴于VMware在中国市场的良好发展,VMware北京办公室扩容。

 

(三)Pat Gelsinger: CEO转型感言

 

VMworld 2017期间,VMware CEO Pat Gelsinger与笔者等来自大中华区的媒体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回答了关于公司愿景、转型、发展策略、财报、VMworld 2017发布的新产品以及与AWS的合作等问题。

在回顾过去五年任VMware CEO期间的转型历程时,Pat Gelsinger坦言转型不容易、转型需要时间。如果说有值得与业界分享的经验,Pat Gelsinger表示这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做伟大的事业,“如果人们相信我们的愿景和价值观,他们会跟随我们走上转型之旅”。

 

以下为Pat GelsingerVMworld 2017上接受大中华区媒体交流的回复汇总:

VMware的愿景来说,我们希望帮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客户用软件定义业务和IT,我们用基础设施、软件等帮助企业在多云和多设备的未来中获胜,总结下来就是任何应用、任何设备、任何云以及安全,这是我们为客户所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的愿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我们如何执行这个愿景,对于多云、多设备的愿景,我们在驱动混合云、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等,这是我五年前就任VMware CEO时就已经定下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策略在落地的过程中更加具体化、更加清晰化。

VMware自己的转型来讲,必须说的是企业的转型需要时间,对于CEO来说总是要“背锅”的,很多不应该CEO受的指责总是要CEO来背。在转型的时候,我们设定了一些策略,但这总是需要时间来执行并且验证。对于CEO来说,需要坚持,与外界不停的沟通“我们要去哪”,因此转型的过程需要很多决心和毅力。随着转型的推进,愿景越来越具象化、具体化,人们开始明白CEO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至少需要3-4年的艰苦工作。

让我很骄傲,也是能让VMware这家公司持久发展的耐力,源自这家公司的价值观。想要做伟大的事业,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就是EPIC2:执行力(Execution)、热情(Passion)、正直(Integrity)、客户(Customer)和社区(Community),如果人们相信我们的愿景和价值观,他们会跟随走上转型之旅。

我们一直在市场上创造成功,NSXvSANAirWatchWorkspace One这些产品在驱动我们最近几个季度的财务成功。当然,NSX是几年前就已经发布的产品,但到现在这块业务长大到足以贡献到我们的业绩里。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拥抱客户,如果客户相信你的未来战略,他们就会跟你做更多的生意。此外,随着客户向移动、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等进行投资时,他们更期望与更少的技术供应商打交道。总体来说,企业市场发展的很好,企业级软件的市场在增长,每个技术供应商都发展的不错,当然我们发展的更好。

过去15年,客户对VMware技术做了更多的投资,80%多的企业级工作负载都运行在VMware的技术平台上。现在,我们把VMware的技术能力带向云计算时代以及多云世界,这对于企业级客户来说极具吸引力。

AWS的合作,让客户无需重写或重构应用,就能向公有云环境迁移,这让客户和合作伙伴很兴奋。多云环境加上我们已有的企业级产品,扩展了我们的技术优势到更多的领域,包括与IBMAWSGoogle的战略合作,以及与微软的部分合作,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市场中的定位。

如果你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你就会成功市场中的领导者。这些战略合作,都是客户所希望看到和要求的,AWS CEO Andy Jassy也强调双方的合作是客户要求的结果。

我们现在所执行的战略,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公有云市场的增长,与IBMAWSGoogle的合作就是客户看到了采用公有云的价值。而VMware还有独特的价值,在于混合云和私有云,我们在其它所有技术供应商谈论混合云和私有云之前,就已经开始讨论混合云和私有云了,因为客户很希望能够有效地同时利用到两种云的优势。

我们相信,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有一个平衡,边缘计算和IoT的发展正驱动市场更多走向私有云和本地计算。在过去十年里出现一个集中化的IT趋势,但随着边缘计算和IoT的发展,未来的IT分散化趋势将十分明显。 

VMware刚发布了云服务VMware Cloud Services,因为这个产品线刚刚发布,还不能说这个产品线的业务规模能够有多大。但是我们准备增加更多的云服务,到明年我们至少要再增加一倍的云服务。

OVH已经成功接收了我们的vCloud Air公有云业务(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并且着手继续发展这块业务,客户对这个转换很满意,我们也会继续与OVH合作创新。现在看来,关于OVH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关于这个交易的执行也很成功。

我们有50万客户,其中48万是中小企业客户,另外2万家是大企业。就营收来说,50%多来自中小企业客户,也就是48万中小企业产生了50%多的收入,2万家大型企业产生了另外接近一半的收入。因此,中小企业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的创新必须要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中小企业。

NSX这样的高端产品是为高端市场打造的,我们现在也在简化NSX产品以适合中小企业;vSAN本身符合中小企业以及那些向上成长的企业的需求;AppDefense适合任何类型的企业;VMware Cloud on AWS最开始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设计的,大型企业也是我们开发这个产品时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将让这个产品尽快适应更多中小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到2018年将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我们并不想做安全的生意,也不打算与SymantecTrendMcAfee这样的公司竞争。我们在做的是把安全带入到我们的产品与平台之中,目标是打造安全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把安全加到现有的产品上而不是创造新的安全产品。AppDefense是对vShpere的增值(add-on)产品,没有其它的厂商能创造类似AppDefense这样的产品,因为他们没有vSphere。我们的策略是基于核心产品,把安全的基础功能加到核心产品里。比如对于NSX来说,一半的成功应用来自于安全场景下所要求的微分段(micro-segmentation)。 

当然,我们这样做,也将促使企业安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企业安全产业并没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的安全投资一直在增长但同时安全漏洞却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另一个方法和角度。我们的方法是把安全深深植入企业基础设施中,以简单、有效、低成本的方式让企业更安全。

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会进入多云的世界,他们也许有能力管理单个的云资源,但更需要多种方式管理多个云资源,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是VMware的价值所在。我们给客户更安全、更自动化的方式管理任何云,这就是VMware Cloud Services要做的事情,客户可能在使用AWSGoogle、阿里云等支撑不同的应用,他们如何做好跨云管理?这是VMware的目标所在。

关于AI、机器学习,我们在把这样的技术结合到产品里,AppDefense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也在增强vSAN产品的分析能力,包括这周宣布的Workspace Intelligence。每一个技术供应商都在利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让自己的产品更智能,不仅能响应客户需求,更能预测客户需求。

其次,我们在构建技术平台,这样企业、合作伙伴或其它厂商就能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发AI应用。边缘计算带来了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为AI和机器学习创造了机会。我们希望客户、合作伙伴在构建自己的AI、机器学习应用时,能够自豪的说采用了VMware的平台。

在提供统一云体验方面,VMware Cloud on AWS具有独特的价值,来自VMware的数百名工程师与来自AWS的数百名工程师一起,为客户提供了无缝的体验。自动化混合云迁移技术让客户可以扩展其私有数据中心,无缝利用公有云而不用改变应用的架构,这对客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市场中没有其它技术供应商可以做到这个效果。NSX是另外一个例子,我们的跨云构建虚拟网络技术,没有其它厂商能够做到。

中国的企业IT基础设施市场更喜欢硬件形式的产品,中国客户更喜欢买一体机这样的“盒子”产品,而其它国家的客户更看重软件的价值。在很多其它领域,中国市场都很领先,但在基础设施市场,中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我们在中国与戴尔、曙光等的合作,拓展了我们在中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