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jpg

2014年10月,微软拉开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序幕,这将是微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然而,这场终将声势浩大的变革,却在业界变革的巨浪涛声中,悄无声息的来临了。

就在今年7月,微软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发出了“文化不变、复兴无望”的吼声,同时表明争夺移动市场的决心。随后9月传出了微软15年的老兵张亚勤转会百度的消息,一时间,业界在欢呼互联网胜利的同时,也在唏嘘微软这家即将40岁的老店,能否凤凰涅槃。

就在中国人民举国欢庆65周年国庆的时候,微软推出了Windows 10,直接从Windows 8跳跃到Windows 10。微软已经等不及了,如果不加快变革的脚步,或许将被历史淘汰。10月底,微软终于迎来了一份漂亮的财报。财报公报当时微软市值首次超过了谷歌,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然而,这与即将到来的微软文化变革相比,就没那么重要了。


大力推动车库文化

车库文化因惠普而生。车库文化代表了硅谷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全球很多地方都把车库文化当成自己的创新与创业基石。

(上图为微软车库漫画)

10月底,微软高调发布了微软车库文化,对外开放位于美国总部的微软车库大楼,并公布了最新的15款面向各类移动平台的APP。此外,微软官网上线了全新版块,宣扬车库项目:微软的24小时不间断创意工厂。在一篇由微软内部资深作家Jennifer Warnick撰写的宣言式文章中,用醒目的字体写道:“微软需要车库,就像纽约需要中央公园。”

微软车库坐落于微软雷德蒙园区的27号楼,这里经常充满了各式稀奇古怪的人:黑客、艺术家、音乐家、创客、发明家等,代表了各类各派不同的极客。此外,这里还经常举办科学展会、焊接工艺讲座、自制电子设备讨论会以及在微软内颇受欢迎的“Stay Late and Code(SLAC)”活动等。微软车库每两周举办一次SLAC活动,供那些利用业余时间随心所欲进行个人创新项目的微软员工,相互之间进行社交与交流。Jennifer Warnick写道:“在微软车库待了几个月后,我发现这里的创业精神比冬天里的喷嚏更容易传染。”

了解微软的人都知道,车库文化其实在微软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走入主流视线。“微软车库项目”主要由微软研究院及微软工程师研发团队发起,自2009年开展以来,仅在微软雷德蒙总部就有超过3000多名员工参与、完成了上万个“业余时间创新”项目。

由于现任CEO萨蒂亚·纳德拉出身于微软研发部门,带有浓重的研发色彩,对车库项目也非常熟悉,把车库上升到微软文化核心DNA再顺理成章不过。


极客文化进入主流视野

10月底,刚履新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与国内的媒体举办了小范围的见面会,陪同的有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OO申元庆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王永东。洪小文接替张亚勤出任第二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之前洪小文接任张亚勤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第四任院长,第二任院长为沈向洋,第一任院长则为李开复(那时叫微软中国研究院)。

洪小文与记者分享的主题,就叫“极客未来”。他指出,微软CEO萨提亚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说“不断创新才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洪小文说:“对未来世界的构筑和沉思,并非一蹴而就。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恰好是创新过程里最迷人,最让人激动的所在。”这无疑是极客精神的鲜明写照。

(上图为新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

关于微软的极客精神,洪小文特别强调了开放、开源。目前,在微软云平台里面,有20%的虚拟机都是运行开放操作系统,在国内部分的比例更高达65%。微软CEO萨提亚也一再强调,唯有开放才能保持基业长青和持久的竞争力。为此,微软成立了微软开放技术公司,专门致力于推动微软与开源社区的合作。今年初该公司在国内设立了分支机构,专注与国内开源社区的合作。

除了开放与开源外,微软的极客精神还体现了拥抱互联网下的开发模式:敏捷开发与迭代开发。过去Windows的开发周期为三年,第一年与硬件供应商一起预测三年后的硬件需求,据此设计操作系统架构,第二年为软件开发期,第三年为产品稳定期。现在,微软已经开始尝试边开发、边听取用户反馈、边修改发布新版本的敏捷开发与迭代开发模式,有的产品发布周期缩短至几个月甚至几周。

此外,为了支持云计算技术,微软内部已经不再允许购买服务器,而全面转向Windows Azure云平台。这样的决心与魄力,也不失为一种极客精神。


“微软小冰”的文化破冰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王永东的另一个身份,是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在他的支持和主导下,微软小冰在微软内部艰难地出世了。微软小冰刚刚取得的成绩,是以700万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英语培训机构EF英孚的2015年形象代言人广告,开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代言品牌的先河。

(上图为微软智能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形象)

微软小冰自从今年5月29日公测以来,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产品即将推出。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包括微博在内各平台,微软小冰已累计与人类对话超过5亿次,注册用户数超过600万,二代小冰的月人均对话已达825句。微软小冰的火爆,更以被微信封杀而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微软小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微软创新形象的代言人,但在微软内部对微软小冰的反对声音仍有不少,理由是微软小冰颠覆了微软的形象,特别是“萌妹子”微软小冰的智能回答内容,很多都有违微软“高大上”形象。如果不是有来自微软高层的支持,微软小冰可能没有机会拿到700万的代言费了。

10月中旬,原MSN中国公司更名为“微软在线”,代表微软在中国市场推广微软的在线产品和业务及相应的广告业务。微软小冰成功收获高额代言费,也为微软在线业务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微软的文化变阵,才刚刚拉开序幕。由微软车库、极客精神及微软小冰组成的新文化阵营,将给微软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但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9月底,微软CEO萨提亚来到中国,走访了小米等公司。萨提亚还广泛走访了全球的创新型公司,听取他们对微软的意见。

微软文化变革的大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