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VMware全球CEO帕特·基辛格)

2014年时近年末,但全球经济形势却变得越来越动荡。在2014的VMForum上,VMware全球CEO帕特·基辛格向与会观众分享了全球经济大趋势:欧洲市场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威胁、日本政府刚刚实行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中国市场正在大幅调整过程中、美股和美元呈历史性高位、埃博拉病毒引起全球恐慌、乌克兰等区域危机仍在动荡中……

而在另一方面,云计算、虚拟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变革浪漫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领域,从金融到制造业、从零售业到大型地产、从能源到电信业等等,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冲击。面对巨烈变动的外部环境,企业管理者应该何去何从?


三大变革挑战传统IT技术

在帕特·基辛格看来,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流动性”。随着云计算、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兴起,之前以相对呈现固定状态的事物开始数字化与互联网化,并随之获得“流动性”。教育从学校走向了网络教室,又从网络教室走向了移动课堂。金融从银行流向互联网,又从互联网流向了移动钱包。越来越多的外部元素被数字化、互联网化及移动化,从而增加了整个世界的可流动性。

帕特·基辛格认为,在这一前提下,三大变革正在打破基于传统企业级IT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变革之一,计算架构从客户端/服务器时代到移动云计算时代的变革,这给每一个企业级IT技术供应商都带来了挑战。以PC为本源的微软及惠普,或以服务器技术为主的IBM,都在经历严峻的历史性转型。变革之二,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从硬件为主向以软件为主的变革,这对诸如思科这样以硬件为主要方向的IT技术供应商,构成了极大挑战。变革之三,为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库及数据架构,这让像甲骨文这样基于传统数据技术供应商,面临着生存压力。

传统的IT厂商感受到了“不变则死”的生存危机,无论是HP和Symantec的拆分,还是IBM业绩大受冲击,或是戴尔、黑莓走私有化路线,都是整个传统IT产业过“冬”的节奏。在三大变革的冲击下,传统IT厂商必须涉险过滩,走向变革的另一边。在另一边,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即将构建出来的新型企业架构。


软件打造流动的生产力

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挑战,是每个传统IT技术供应商所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帕特·基辛格表示,VMware的应对策略就是帮助企业构建“软件定义企业”,换言之,即可把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更多的构建在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可流动元素,从而实现一个可灵活应变、可随时调整架构、快速迭代推出新产品与新服务的下一代数字化企业。

据帕特·基辛格介绍,在VMware的软件定义企业中,主要包括了四大策略,分别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和新型的系统管理工具。“软件定义”的基本概念,就是把数据中心的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进行虚拟化,虚拟化的资源再组建成资源池,供客户按需调用资源。而“软件定义”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着按着新的业务流程,重新组建相应所需要的底层技术架构和技术流程。由于通过虚拟化形成了资源池,原先相对固定的IT资源获得了“流动性”,成为了可流动的数字化元素,因而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随时进行重组。

在“软件定义企业”的愿景中,前端用户与“软件定义企业”的交互变得非常重要。大量的智能终端出现在下一代数字企业的场景中,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打印机、甚至智能手环等等,都成为了企业员工、用户与企业交互的界面。为此,VMware收购了移动设备管理领域前沿的技术公司AirWatch,为移动云时代的用户设备管理,搭建了一个完整和流畅的交互界面体验。

在软件定义基础设施与智能终端用户界面之间,是全新的IT资源供应、回收及管理方式,即为混合云。VMware提供了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三种方式,把前后端无缝的连接起来。

从后端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到前面智能移动交互界面,通过混合云的方式把二者连接起来,VMware为“软件定义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为企业打造了可流动的生产力。当前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家电、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在形成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生产方式,这种个性化定制和个性化生产,强调了关键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前端设备智能交互、前后端需求与生产的无缝连接,这就需要数字化的、可灵活配置、能用软件定义方式实现的企业架构。


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路线

有统计认为,到2025年,中国IT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美国市场的水平。为了把握中国市场的机遇,准确理解中国企业的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VMware的CEO,帕特·基辛格有机会与全球的用户保持沟通。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与美国及欧洲企业相比,大部分对企业IT的需求是类似的,包括与德国及美国企业一样,都非常重视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

帕特·基辛格认为,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不同点,则在于中国的企业更看重本地合作伙伴支持、本地软件应用支持及存在大量Unix系统迁移的需求。中国的企业更倾向于与本地技术厂商打交道,特别是与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技术人员,换言之就是更看重“人”的因素。为此,VMware不遗余力,与浪潮、联想及中国电信等本地技术厂商,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本地软件应用方面,例如与SAP在全球ERP市场的垄断地位相比,中国则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本地ERP软件,都需要VMware提供技术支持。因此,VMware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与合作伙伴资源,提供量身定做的技术支持服务。此外,由于上一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中国的企业留存了大量的Unix系统及Unix应用,在转向标准化、模块化、可定制化的“软件定义企业”过程中,需要把原有的Unix系统及应用迁移到基于Linux架构和VMware体系下的环境。为此,VMware特地在中国设立了新的研究机构,专门解决中国本地企业的Unix迁移问题。

刚刚成立的VMware亚洲研究院(VMware Labs Asia),首个项目是开发一款基于Linux的VDI(虚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专门满足中国开源技术市场的独特需求。帕特·基辛格表示,开源社区在中国极为发达,大量的企业用户和高校在使用基于Linux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这样独特的需求在全球其它地方都比较少见,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显然,中国企业有自己的特殊需要与特色体系,向下一代信息技术迈进的过程中,必须在继承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能一簇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