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中国软件网副总经理、海比研究高级分析师许卫国)

在2015年1月6日举办的软通动力2015云计算合作论坛上,中国软件网副总经理、海比研究高级分析师许卫国介绍了2025中国软件业展望。软件业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有三万三千余家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加上没有通过认证的另外三万余家软件企业,涉及共800万软件业从业人员。作为行业性组织,许卫国对中国软件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感到非常乐观,特别随着云计算、工业与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企业互联网与企业级软件将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软件业现状

根据2013年工信部的统计,中国软件业通过双软件证的企业有3.3万家。此外,还有没有认证的3万余家软件企业,其中包括了项目实施、软件服务等业务的公司。整体中国软件业在2013年的收入规模为3万亿人民币,预计2014年可达到3.5万亿人民币,2013年软件业平均增速达到23.4%。然而在2014年,根据已经披露出来的数字,中国软件业里前十位企业的增长速度降至个位数,真正增长快的是小型软件公司。

中国软件企业在国内不同区域的聚集效应明显,2013年15个中心城市的软件业收入占全国总体软件业收入的57%。其中,江苏软件业产值排名第一,其次是广东,第三是北京。而根据工信部“2014年1-11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统计”,江苏、广东、北京依然是排在前三位的软件大户。2013年,其它地区软件业增长较快的包括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1-11月,软件业增长较快的为青海、安徽、湖北、山东、浙江、甘肃、重庆等地区,其中青海软件业增长达到75.3%。

据许卫国介绍,根据有关国外数据,2013年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总体规模占第三位,美国软件业排名第一,欧盟第二。2013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IT支出增长乏力,全球软件产业增长速度呈下降态势,达5.4%。然而,根据牛津智库(Oxford Intelligence)的数据,2013年全球软件业占整体IT支出的24.6%,接近三分之一的规模,说明软件业的未来非常有希望。


中国软件业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全球经济整体并不乐观。除了美国2014年第三季度GDP增长达5%、创11年新高外,金砖四国现已少被提及,印度、巴西、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放缓。中国当前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投资从资源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对于中国来说,在对外合作方面更加主动地参加国际事务,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在全球信息社会中,中国积极寻求主导权和话语权,前不久的首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互联网领域中的地位。在信息安全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国家领导人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随后而来的大型IT系统国产化对于国内软件企业说是利好消息。

据许卫国介绍,中国软件业目前面临整体挑战,增长速度变慢,远不如十几年前那样能够轻松实现大幅盈利。软件业界普遍认为,当前只有互联网业务才更有成长机会。从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来看,首先在宏观政治领域,很多国内软件公司在过去主要依靠资源型销售实现业绩,但新一任政府上任之后,无论市场的规范程度还是在强化法制法规方面,都增强了市场的公平性与透明度,给广大的中小软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的软件企业销售,不是拼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本身。其次,在宏观经济领域,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整个软件行业,除了大城市的生活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外,BAT等互联网企业还在不断地挖人,导致人力成本水涨船高。第三,在整体社会人口方面,80、90后逐渐成为主流,未来00后很快就要登台。对于新的用户群,软件企业需要有所准备。除了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需要有新的观点和认知外,由于80、90、00后对于付费软件的接受程度更高,软件企业也面临新的机遇。最后在技术领域,移动技术发展太快,转型慢的企业跟不上发展的速度。现在有很多软件企业想转型去做互联网,但是做什么项目,这些软件企业没有想清楚,往往以为互联网软件就是做APP。


未来软件企业的五种定位

许卫国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软件只是在变异,但它不会消失,将永远存在。他把软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软硬一体”,也就是在1970年代没有单独的软件公司,也没有单独的软件产品,更没有互联网,软件依附于硬件存在。第二阶段为“软硬分离”阶段,即1970年代到2000年,软硬分离的标志性的事件就是Windows的诞生,Windows的诞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License。第三阶段为“软网一体”阶段,也就是从2000到2020年,虽然软件和硬件分离了,但是软件和网络合到一起了。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2014年底国内上市公司用友软件改名,更名为“用友网络”,这就是软网一体的标志性的事情。第四个阶段也就是“软服一体”,即软件与服务合为一体,大概在2020年以后将达到这个阶段。

许卫国表示,在软件企业的定位方面,并不是每家软件公司都可以像软通动力这样大型的软件企业去运营平台性产品,这需要一定的规模、资源与实力。未来软件企业的定位有四种。第一种软件企业定位就是跨界。跨界之所以最为重要,是因为它最容易产生增值。例如广联达软件在建筑行业长期耕耘,2014年推出了面向建筑行业的“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旺材电商平台”,提供“房地产全供应链信息化、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融资渠道”的电子商务,就是很好的跨界例子。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想实现跨界业务,必须在垂直领域做的专业并且业务规模足够大。第二个软件企业定位是PaaS平台,提供一站式云服务,当然这并不是所有软件企业都能做。第三个软件企业定位是私有云的提供商,今后仍然会存在一些软件企业如IBM、SAP、Oracle等等,为大客户实施大型私有云项目。第四个软件企业定位是单一应用软件商,这也是目前企业数量最多、但也是问题最多的细分应用软件商,例如报销的软件产品、记账的软件产品等等,很多这样的公司将长期存在。这类型公司最大的问题是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它们往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技术、产品设计、销售等等,如果年人均单产没有超过五十万人民币,将很难实现利润。第五种软件企业定位是做服务、代理、销售等业务,这也就是那些没有进入统计的三万余家软件企业。许卫国建议这类型公司尽快升级业务,定位于未来软件产业的生态圈,致力于相互间的合作与整合。

在企业未来战略布局方面,许卫国认为当前很多小型软件企业,老板非常辛苦但一年到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因此业务布局要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产品设计、实施服务等领域,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未来的布局。


软件业五大潜力产品

在软件企业完成定位后,具体要做什么产品?许卫国提出了五个未来潜力型软件产品:移动办公、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云流程和服务集成平台、统一营销管理平台。

首先是移动办公软件。移动办公火到什么程度?纷享销客在2014年底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在不到半年时间,公司估值提升4倍。纷享销客成立于2011年12月,员工人数从2014年初的不到50人已增长到250人,代理商增长到100家,销售收入2014年内保持每3个月翻番的增长速度。今目标是一家做了十年的公司,2014年获得了老虎基金一千万美元的投资,累计获得五千万美元投资,今目标累计有一百万中小企业用户。此外,还有销售易等移动办公软件都相当的热门。许卫国认为,移动办公在未来五到十年就是“风口的猪”。移动办公的主题之所以火,这是因为企业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基于统一信息化平台的移动办公,为每个员工打造专属的移动办公室。中国软件网刚发布了《2014年中国移动办公软件评估报告》,从近三百家相关企业中选出八十余家进行评估,为移动办公软件选型提供了指南。

第二面向移动的统一信息安全产品。手机的权限有多高?如果消费者的手机装了支付宝,手机丢失后被他人捡到,就能进入手机使用支付宝账号,能使用手机关联的银行卡。因为只要通过手机验证码就能获得最高权限,所以现在移动安全性问题非常严重,需要统一的移动安全策略。2014年底,梆梆安全成功完成金额达数千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成立于2010年的梆梆安全是专注于保护移动应用的新一代安全厂商,为移动应用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截止到2014年底,梆梆安全已经为40万个移动应用提供了免费加固服务,4万名移动应用开发者正在使用梆梆安全的一站式安全保障,覆盖了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

第三是大数据分析平台。现在企业缺少内外部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不多,因此类似这样的平台将有更大的机会。

第四是统一营销平台。当前企业营销的在线平台众多,渠道纷杂、碎片化严重,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营销平台。在2010年以前是C2C营销平台,2011年到2013年是B2C社区平台,2014年到2017年是O2O体验平台,2018年以后将是C2B平台。

第五是云流程的服务集成平台。云流程的服务集成平台包括了企业内部的协同一体化、产业链协同一体化以及社交化协同一体化,从订单、设计、采购、生产、支付、服务、用户互动、再到订单,围绕数据形成了闭环系统。为什么云流程的服务集成平台将有很大的机会?首先,过去的软件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包括客户消费行为、用户反馈等,卖给客户了就不负责后续的运营,但是现在粉丝、社交媒体等已经在企业和用户之间形成一个闭环,所以提供能够形成闭环的产品将是颠覆性产品。例如现在很多企业做网站都强调三站合一,企业网站、微信加上APP,这就是服务集成的概念。其次是云平台的层面很多,它们之间需要交互与闭环,因此云流程的集成平台很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四大特征包括集成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同步及一体闭环。企业应用的关键组件则包括企业服务总线(ESB)、数据分析、业务流程管理(BPM)、协同平台及互动社区。


软件业2025的商业模式

软件许可证(License)仍是当前企业级软件销售的主要模式,市场份额占90%以上。但在消费类软件市场,免费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免费模式、运营模式和软硬一体化模式是当前企业级软件新出现的三种典型模式。海比研究认为,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到2020年非许可证模式将占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许卫国介绍,根据海比研究的调查,许可证(License)收费模式在未来十年将逐步下降。微软是许可证(License)收费模式的鼻祖,但现在微软在移动端的软件开始免费了,转为通过其它运营模式收费。2020年后,通过许可证(License)收费模式盈利的软件公司,将降到50%以下。

那么,软件企业到底靠什么收费?现在很难有清晰的路径,依靠运营或流量收费也许是路径之一。按运营服务收费的模式,适合B2B2C的应用软件,例如政府、医疗、金融等行业。神州数码为扬州开发了市民卡解决方案,负责运营市民卡,从中收取开发费用和运营收入的分成,就是按运营服务收费的典型案例。按运营服务收费的模式已经在按需付费的SaaS领域获得了成功。

未来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参考WhatsApp的例子。这是一家三十多人的公司,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它是如何做到的?由于兼容Android、iPhone、黑莓、诺基亚S40、塞班、Windows Phone六大平台,WhatsApp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有望在2015年突破10亿用户大关。根据Facebook的数据,WhatsApp在2015年1月已经达到7亿用户,用户每天发出的消息总数高达300亿条。

软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做好企业定位,定位后再决定公司的运营方式:PaaS平台性公司,注重平台、生态及基于互联网的运营;私有云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技术、平台、人才和专业服务的能力;细分应用提供商,则在研发、产品及轻公司运营方面有所侧重;线下服务商,能够在区域覆盖、技术专业度和及时响应方面有所擅长。


企业信息化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观念真正开始落地,这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国产化浪潮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工业4.0、国企改革和“走出来”战略的推进,信息化技术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和国企的运营效率以及展开全球化的业务部署。

企业互联网将迎来巨大的机遇。根据麦肯锡2014年8月的数据,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在使用基于云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五分之三,因此中国企业互联网至少有三到五倍的增长空间,所以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平台性软件,还是生态内的细分应用,只要与企业互联网相关,就有巨大的机会,这也是现在那么多与企业互联网相关的项目能获得巨额融资的原因。此外,中国企业只将2%的营收投入到IT领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诸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国有企业,在IT技术的投入也不多。

许卫国认为,传统软件企业的区域化聚集特点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软件的区域生态将更丰富。做APP的小型软件企业不一定聚集在北上广深,区域城市也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围绕企业级软件和云服务,新一波的创新创业高峰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