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在2015 年 1 月 21 日早上 9 点(美国太平洋时间),也就是中国当周四凌晨发布全新跨平台操作系统 Windows 10。Windows 10保留了 Windows 的多个经典元素,又加入了许多基于移动平台的特征,即提供所谓跨平台体验。

微软期望通过Windows 10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把PC、平板、手机、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统一起来。然而,不管Windows 10进行了哪些改进,仍然无法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在现实的世界中,仍然存在海量的“旧”设备,它们在物理硬件上并不支持例如触屏这样的跨平台的体验。这些“旧”设备除了包括在Windows XP、Windows 7等时代的PC、笔记本、ATM机等外,还包括现在每天都在量产的非触屏设备。要知道,带有触屏功能的产品往往价格上都非常贵,而且配置其实不高,并不实用。对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来说,高性价比仍然是首选因素,因此很多用户在买电脑或智能设备的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跨平台体验。

既然是这样,一个跨平台的Windows 10的价值有多大呢?尽管加上了轻量级的Spartan浏览器,再把核心功能换个位置,Windows 10估计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很难有本质上的变化。真正有亮点,而且将来有可能取代Windows成为真正意义上“跨平台操作系统”的,倒是为Spartan配备的Cortana 数字助理。

marcus的副本.jpg

微软Cortana发明人之一、微软Cortana产品组项目总经理Marcus Ash于2014年12月访华时提到,Cortana有望能够成为用户和身边所有智能设备交流、互动的首选界面,每个用户都通过Cortana去接触互联网世界。换句话说,在现实的世界里,没有能够跨平台的统一操作系统,反而倒有可能存在跨平台的统一界面,这就是Cortana代表的自然人机交互。

Marcus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希望Cortana能够成为Windows一种新的可能性,通过它实现用户在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上无缝迁移的体验。这也是微软认为在计算化方面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自然人机交互界面。Marcus表示,对于Cortana来说,有两件事情比较重要:第一,让Cortana成为一种界面,以此为目标来确定用户如何通过Cortana和设备进行交流与互动;第二,如何能够让Cortana真正成为个性化的助理,能够非常深入地了解用户,很好地运用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分享到所有的设备中去。

微软人工智能助理Cortana最早是作为微软Windows Phone应对Siri的竞争策略,于2014年4月推出的。现已经历经了半年多的迭代开发,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微软Cortana开始陆续进入美国以外的市场。如果Cortana有朝一日能够从手机平台扩展到其它平台,成为跨平台的统一界面,这就意味着人机交互界面从命令行界面(CLI)到图形界面(GUI),又将过渡到自然交互界面(NUI)。

换句话说,Windows代表了GUI时代,是GUI时代的经典,但这既是Windows的启点,也将是Windows最终止步的地方。在NUI时代,“交互界面”取代了“操作系统”,多样化的GUI操作系统将长期而且广泛的存在。现实的情况,当各方力量较量下来的结果,将是一个各种设备都混合存在的平衡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存在统一的跨平台操作系统,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很难统一,反倒有可能在操作系统之上,多一层统一的交互界面。用户通过统一的交互界面,去调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完成想要实现的任务。

微软Cortana同时采用了语音对话和手动输入,这是为了一旦出现了语音识别错误的情况,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把之前语音输入的错误信息改掉。对于智能助手来说,只有语音输入是不够的,在有些情况下打字对用户来说更加方便。语音输入与手动输入的混合结合,为Cortana向非手机扩展打下了基础。

从硬件角度来看,把Cortana扩展到手机以外的平台,仍有挑战。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有多个麦克风收音,但笔记本电脑往往只有一个,因此笔记本电脑的声音识别能力没有那么强。此外,手机硬件的降噪处理能力较强,而笔记本电脑的硬件降噪能力比手机低很多。当然,随着笔记本电脑厂商逐步加大对自然交互的支持,在笔记本电脑中加入更多的语音处理技术并非难事。

如果微软能够打破对操作系统的迷恋,把Cortana定位为取代Windows的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这对于微软来说不但是整体软件架构思路上的突破性进展,更有可能真正带动整个IT生态系统进入未来时态。而每一次用户交互界面的更替,都会引发新的竞争格局,诞生新的关键平台和杀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