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在2014年底的时候对2015年到2017年的全球云计算趋势进行了预测。6位顶尖的IDC专家,包括IDC项目副总裁Robert Mahowald、IDC研究副总裁Mary Johnston Turner、IDC项目副总裁Maureen Fleming、IDC业务总监Kimberly Knickle、IDC副总裁Rick Villars以及IDC研究总监Gard Little等,联合为全球市场进行了一场网络解说会议:IDC FutureScape之2015全球云计算预测。
IDC对于2015全球云计算的十大趋势预测包括:混合云架构成主流、拥抱云开放标准/开源社区、IT自助式服务、产业云及产业互联网崛起、标准化的云管理、微型SaaS、可信云及数据主权、IaaS服务商大批退市、云计算人才及培训、连续交付与DevOps。
IDC项目副总裁Robert Mahowald介绍了全球企业向云迁移的7大决策因素。因素一:多样化的云服务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及风险。因素二:企业全球化需求及实时化业务运营,需要新的产品上市及外包策略。因素三:云计算平台化的强大磁场,吸引了IT团队的精力及活动。因素四:随时在线的企业文化驱动了对自助服务的期望。因素五:各国政府对云中个人数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审查。因素六:任何皆服务(XX-as-a-Service)的模式创造了流动性的IT市场。因素七:企业数据化推动了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型。
2015全球云计算的十大趋势具体来说如下:
趋势一:在2016年之前,将有超过65%的企业IT组织转向混合云技术,从而快速推动企业IT组织的加速转型。
据IDC研究副总裁Mary Johnston Turner介绍,当前的混合云架构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动态化,IT仍然要在这样复杂的架构上实现一致而合规的IT服务。在2015年,IT团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与关键性云计算相关的标准及最佳实践,并保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从变化中的混合云架构里真正受益。而超过50%的企业IT团队需要在2016年底前,创建新的云管理成员角色,负责管理内部IT架构、筛选云供应商、不断审计SLA协议等。
Mary认为,2015年企业级客户将采用更加积极的云计算策略,并明确支持混合云架构。而企业IT外包则视业务负载需求而定,由IT及业务线负责人讨论决定。所有的企业IT领导团队必须立即与主要的业务领导团队一起,制定信息管理、数据保护及风险管理规则,从而确保稳健的跨混合云架构和多样化云服务商之间的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从2015年开始,企业CIO需要在培训及开发现有IT员人方面进行投入,让企业IT团队有能力管理混合云基础设施,并担负起IT治理的责任。
趋势二:到2017年,将有20%的企业会看到基于社区的开放/开源标准/框架所带来的明显收益,从而战略性采用基于开放标准/开源云服务。
针对云开源社区,IDC项目副总裁Robert Mahowald表示,当云计算市场开始成熟的时候,企业IT团队将重新评估与现有供应商的关系。很多企业会选择与现有IT供应商合作,并与他们一起与云社区标准共同发展。而IT供应商则已经把价值定位从创新和低价,转向不锁定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对系统进行控制及降低风险等。大型企业把云基础架构视为企业战略,并将开始评估及测试基于CloudFoundry和OpenStack标准来构建企业自己云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Robert认为,在2015年企业将继续测试现有的云服务选择,同时通过内部项目测试基于CloudFoundry和OpenStack的开放/开源方案。而在2016年,企业CIO应该把云中产生的创新、质量和价值与开放/开源社区的进展作比对,并根据企业文化转型战略性选择相应的云解决方案。到了2017年,企业将更加广泛的采用开放标准/开源的云解决方案,不断改进技术及提升开放标准/开源云的应用规模,并与选定的战略性云供应商一起,制定企业自身的产品路线图。
趋势三:到2017年,将有25%的IT组织正式支持“消费层”,即让员工可以开发针对自己的个人自动化自助解决方案。
IDC项目副总裁Maureen Fleming介绍,IT消费化正在进入企业IT的最佳实践中,并把IT项目从IT部门转到了业务部门。然而随着IT消费化的发展,如果没有IT管理介入的话,工作场所内终端用户的选择会导致将更混乱且低效的企业IT。企业IT组织的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必须要与能驱动变化的ITaaS或DevOps相结合。
Maureen认为,到2015年,企业必须推动菜单式的终端用户自助服务,并通过云应用的API接口管理终端用户自助服务。在2016年,企业可以开始测试并推动可重复用的工作流及排优服务,这本是为企业IT团队加速部署而提供的自动化工具,但到2017年,这些工具也能被终端用户所用。战略性IT供应商将从2015年开始提供消费化设备,企业需要从2015就开始监控这些新的功能,并安排相应的系统升级计划,从而能够在2016年正式把消费类设备纳入企业IT基础设施中。
趋势四:到2017年,将有20%的IT预算投向产业云或产业互联网,以实现灵活的协同、信息的分享和电子商务。
IDC业务总监Kimberly Knickle在谈到这一趋势时表示,随着产业互联网或产业云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传统产业或传统企业选择注资一个联合信息化技术供应商,专门从事本产业或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诸如制造业或医院等传统产业的企业IT团队,也会同时运营服务于本产业或本企业的产业互联网或产业云,传统IT采购及销售的界线将进一步模糊。
因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性,更多的传统企业将倾向于聘用新的专业人员来负责产业互联网相关项目。而传统企业里的IT团队将扮演更加关键性角色,从后台走向前台,代替业务部门负责审核IT投资(价格、可维护性、SLA等)的正确性,确保IT解决方案能够与整个企业架构相融合。
Kimberly表示,LOB2LOB(业务线到业务线)的到来,意味着传统企业的IT需要满足更多业务部门的需求,并在企业内部众多竞争的利益中设定IT的优先级。传统企业的IT需要随着业务变化而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新合作伙伴、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营销项目或甚至仅仅是新的业务期望或新的业务能力等。传统企业CIO需要制定一个带领企业资源及流程向云中迁移的路线图,基于云优先策略,推动IT投资向云计算迁移、提升IT效率及业务支持能力。
趋势五:到2016年,构建了混合云的企业IT中,将有超过50%的企业会采购新的或升级的面向负载的云管理解决方案。
IDC研究副总裁Mary Johnston Turner表示,在2017年以前,已经实施混合云策略的企业IT组织中,将有超过50%的企业IT组织将开始以标准化方式进行IT服务的制定、策略和SLA服务水平协议。此外,这些企业也将在2016年底前采购新的或升级的自动化软件、任务排优软件或服务,从而实现前述目的。在2016年前, 已经实施混合云策略的企业IT组织中,将有超过50%的企业IT组织需要创建或扩展服务目录,从而实现全堆栈云服务的代理、供应、管理及优化。
在未来的12个月内,Mary认为企业级IT与业务领导团队需要开发定义好的混合云服务制定、SLA、安全及治理策略等,从而能在2016年底前实施。企业的IT团队需要评估现有的云服务自动化、任务排优及云标准等,并对问题进行认定,从而在2016年底前解决问题。在2016年底前,企业IT团队必须要与业务团队一起,开发和实施用于概念验证的自动化自助服务供应、云服务代理、跨混合云的全堆栈云生命周期管理。
趋势六:到2018年,将有60%的SaaS应用会采用基于新功能的、微型IaaS,从而为日益商品化的云服务增加创新能力。
IDC副总裁Rick Villars特别提出了这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微型IaaS,换言之就是把IaaS模块化(例如事件驱动的计算等),从而把IT与业务需求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发团队需要把事件或功能驱动的IaaS嵌入到APP的设计、编码及管理流程。此外,监控、调试、可视化及优化的事件/功能驱动型云负载/业务流程工具也将出现,Rick特别提到了AWS亚马逊云新近推出的Lambda事件驱动型云编程环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Rick认为,企业CIO需要评估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IaaS或事件/功能驱动型IaaS。企业的IT及应用开发者也需要评估现有的IaaS/PaaS解决方案,基础设施里的众多功能中,哪些能够通过更为微小规模、更加颗粒化、但更加业务导向的方式来实现。当然,Rick表示也不是所有的云服务供应商都有能力提供模块化的IaaS,因此企业IT采购部门需要考虑把这方面的供应商加到供应商库里。
趋势七:到2015年,全球IT市场中65%的企业云服务选择标准将受数据隐私法案的影响。
IDC项目副总裁Robert Mahowald认为,全球的云服务供应商将在没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地方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而当地的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则不会为云服务的交付负责,从而有可能影响服务SLA及云服务商的品牌。企业CIO及IT架构师在采购云服务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及明白云服务到底是如何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交付的。
Robert表示,企业需要成立服务管理委员会(Service Management Office, SMO)作为企业CIO组织中的一部分。在任何一项公有云项目之前,企业CIO们都需要创建一个现有数字化数据资产的地图,并按三个轴向进行分类:关键性知识产权、隐私影响(个人数据)及法规影响。全球性企业的IT团队必须紧密监控关键性数据法案,以及对于管制数据的法律处理案例,例如欧洲议会的共同数据保护法案、微软公司与美国政府就微软都伯林数据中心的数据主权争议等。
趋势八:未来的12到24个月内,75%的IaaS服务将被重新设计、更改品牌或退出市场。
IDC副总裁Rick Villars就这一问题表示,企业的IT组织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就是IaaS云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区域性云服务商或二线云服务商。IaaS市场的快速变化,只会增加云服务市场的流动性、变数和潜在风险。企业在IT规划和IT治理中,必须要考虑切换云服务商、云服务内容、数据回收、负载可移植性及合同再谈判等流程。而采用云服务,将意味着引入更多的供应商、不同的合同条款及虚拟的关系,这些都将增加采购与合同管理的难度。
Rick认为,企业在选择云服务商的时候,必须评估云服务商对于开放/开源标准的支付程度,以便当云服务商退出市场或改变服务模式的时候,仍能保持业务的连续性。IT采购需要与现有服务供应商一起讨论路线图,以确保与企业业务及合规性、IT预算与运营目标的兼容,从而确定服务供应商与企业业务目标的一致性。企业IT必须开发结构化的云外包项目,从而能够与IT治理框架相结合。
趋势九:到2016年,将有11%的传统IT预算从内部IT交付方式,转向各种版本的云的交付方式。
IDC研究总监Gard Little在谈及这一趋势时表示,企业内部IT组织将会小规模化发展,但IT团队影响力却将与日俱增,这是因为企业IT组织对于企业架构的深厚知识,以及成为推动企业转型项目的变革管理引擎。企业IT将更加关注IT治理,关注管理一个小规模而精选的云服务供应商和云专业服务商库,并且更加精明地管理企业云服务使用情况。而企业IT团队需要同时采用基于现金的及非现金的方式,来吸引及保留具有正确云应用技能、云平台技能和云基础设施技能的技术专家。
Gard认为在未来12个月内,企业IT团队将做出决策,把那些无法由第三方云服务商提供的角色,收回到企业IT团队内部。同时培训内部IT人员相应的技术,并在一个小规模的IT团队里、在第三方云服务商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履行职责。企业必须在培养和开发这些内部IT专家的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些专家对于企业长期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企业IT团队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加速内部IT转型的云专业服务商,从而提高企业IT组织的灵活性、灵敏度以及能站在企业全局高度治理IT的能力。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企业IT团队需要评估系统集成商的技能与经验,并给每个系统集成进行加权的横向对比。
趋势十:到2017年,35%的新应用将使用基于云的连接交付方式和DevOps生命周期,以快速推向市场。
IDC项目副总裁Maureen Fleming认为,一旦DevOps成为了常态,企业的IT将有能力实现更多的功能、任务。企业IT组织将能够更紧密的融入业务,成为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而业务则需要倚赖DevOps战略部署跨平台的多模式软件。Maureen认为,DevOps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革,任何企业想要实现DevOps的模式,都需要大胆的变革企业文化。而IT管理则相应面对高风险和高回报的双重挑战。
Maureen的建议是企业需要选择一个有目标的DevOps项目,并假设项目前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项目团队必须要坚决推进项目直到解决问题。第二个DevOps项目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企业对于DevOps的理解将会不断加深。对于大多数IT组织来说,DevOps是一个实验性过程,需要集中式投入以逐步获得成功的信心,最终以工业化方式实现端到端的流程。在此过程上,企业需要不断评估项目团队、项目任务的周期、改进规划,还要拿出有效的成果,从而为下一个更大规模的DevOps投资提供成果支持。
2015年1月底,IDC还发布了《中国公有云服务追踪研究,2014上半年度》 (China Public Cloud Services Tracker, 2014H1)。该项研究表明,在2014年上半年度中,阿里云以22.8%的市场份额首次登顶IaaS服务市场;电信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分列第二、三位。位列第四;第五位是首个落地中国的国际云服务品牌——Windows Azure,以及国际IaaS市场的领导者——亚马逊AWS。IDC认为,这一结果也彰显出国际品牌开始稳步进入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并得到一定中国用户的认可。而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商,如首都在线、鹏博士以及蓝汛,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IDC认为,未来在最终用户的云端迁移战略中,对IaaS服务的采用将成为第一步的最佳选择。IaaS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年内拉动公有云服务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在另一方面,青云市场总监刘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2014年云计算市场非常火热,但整个市场依然不够成熟,远没有达到真正红海的程度。据刘靓预计,真正的红海将出现在2017年。这也印证了IDC的预测,未来的12到24个月内,75%的IaaS服务将被重新设计、更改品牌或退出市场,这正是红海市场形成造成的结果。
总的来说,2015年的云计算产业正在形成的初期阶段,处于底层的基础级IaaS服务最先迎来红海竞争,这也是国内云服务厂商集中扎堆的领域。国内的软件厂商在经历了2014年的严峻挑战后,在2015年将选择向以智慧城市应用为代表的SaaS领域发展。而更多的国际云计算厂商则选择向高端PaaS发展,从技术层面拉开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