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在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指导下,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惠民分会、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承办,主题为“以信息化带动民生,务实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健康发展”的首届中国信息惠民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首届中国信息惠民大会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政府、高校、协会及企业界的空前重视。本次中国信息惠民大会共有来自20余个中央部委及相关研究机构、27个省区市的52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市政府、发改委、信息办等单位的近300位负责人与8个省级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包括部分信息惠民领域优秀企业高层代表等共700余人出席了大会。
2014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中编办、工信部等12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又于2014年6月12日下发了《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对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和试点城市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首届中国信息惠民大会是对一年来信息惠民工程的总结、思考与观点碰撞。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认为以城镇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自下而上进行综合体制创新试点,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形势下,国家应对体制的严峻挑战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卢时彻强调要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改革,依据信息化具有在激活内需潜力,催生、引领体制机制优化的先导作用,立足改革的全局,将城镇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依此统筹城镇的发展思路,将电子政务对政策环境的建设,电子商务对城市产业链的提升,电子社区对民生需求的再组织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在大会上指出,信息惠民要以数据共享开放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水平。徐建平表示,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管理理念、模式制度、体制机制的核心,要循序渐进、分布实施、逐步深化。政府作为大数据重要的生产者、拥有者、开发者和利用者,理应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领头者,带头开放数据、用好数据、管好数据,形成靠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理念。要加大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力度,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创意,充分释放数据红利。要完善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数据畅通、安全的流通共享。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强调互联网+的实质是实现互联网上优质资源、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和充分释放,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与我国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国民经济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和高阶信息化,是网络强国、数据强国为导向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实施版。宁家骏介绍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向各省发改委和80个试点城市下发的首批课题研究任务,其中包括大数据和云计算条件下的政府流程再造与职能转变课题。该课题旨在围绕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形势,研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推动政务流程再造、优化组织流程中的作用机制,构建网络条件下的虚拟化跨部门协作体系和保障机制,促进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有效解决应用条块化、服务碎片化、信息割裂化、管理分散化的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与信息惠民的核心挑战高度一致,都是为了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而需要开放、交换、融合、共享各类信息(在社会中依据类别、行业、部门、地域被孤立和隔离的信息),解决同一时空对象所属的各类信息之间天然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被割裂和遗忘,解决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以及随之带来信息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的本质都是按照实际需求,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
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胡坚波院长解读了信息惠民工程的评价体系。胡坚波介绍说,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历经几个阶段,通过前期起草以及在全国大会的征求意见,征求各部委意见,征求专家组意见,多次反复之后,在今年2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提案工作的意见》。该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50项,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试点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以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为抓手。在信息共享指标方面,特别强调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开发,包括政府数据的开放和社会化数据的利用和价值的再挖掘。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建中提出了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是以提升解决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的效率效能为目标的城市信息化,要通过大幅度提高自动化、协同化、普及性、精准性、合理性、合规性来提供公共服务,要由关注信息化工程转变为聚焦城市经济社会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服务产品。罗建中特别强调当前是机制创新最好的时代,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各种指导意见和指南,鼓励机制创新。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黎志军副局长介绍了根据佛山市统计2014年市各级财政投入信息惠民资金约10.3亿,拉动社会投资达52亿,2015年的力度将会更大,结合互联网+推动信息惠民的投资,全年预计投资100亿。在过去一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体现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大数据库的建设有一定难度,数据开放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些阻力;各类服务卡未能实现有效组合,正通过推进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网络行政应用程度不高,群众接受网络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区域发展不平衡。
芜湖市常委曹哨兵副市长介绍了芜湖市着力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各部门数据的整合与共享、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更新以及政务服务过程中的数据沉淀和积累,基本建立了政府公共基础数据库。芜湖市目前已整合共享包括省、市81个部门,共计交换14亿条基础业务数据,并分类形成人口库、企业库、房屋库、地理信息库、地名地址库等专题库,有效应用于政府对市民、企业和社会的服务管理。其中,芜湖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大数据可以即时反映该市现有404.77万有人口、39944家中小型企业、126469个个体户等宏观数据,可以直观、实时显示全市受教育状况、老龄化现状等专题数据,可以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现状、社区网格内社情民意和突发事件的动态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化应用,能画像式反映居民个人和企业综合现状,有效解决政府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基层社区应对具体工作提供可靠数据。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鹏表示,对于信息惠民工程来说,理顺体制机制是核心、明确建设模式是基础、全面整合资源是关键、推进公私合作是捷径、建设服务体系是支撑、实现两个提升是目的。张鹏认为信息惠民工程的建设模式正从过去的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转向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
神州数码集团首席科学家谢耘博士认为做好市民融合服务,既是市民的基本需求,也是未来IT技术发展的趋势。解决信息惠民问题的关键,应从市民的需求出发,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平台。这一平台运营价值的挖掘,是能否真正实现信息惠民的一个关键要素。据了解,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战略已在全国近90个城市展开业务布局。截止目前,神州数码已与33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并参与到本溪市等多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的申报与建设。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表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驱动城市向更智慧的方向发展,同时助力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预测、用数据创新,利用IT技术真正惠民,是方正IT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现的事业。胡奎向与会同仁介绍了方正IT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社区生活、城市管理以及居民文化、休闲、娱乐领域的探索及落地成果。
本次大会还举办了健康医疗、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公共安全、优质教育等5个平行分论坛,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国家人社部、公安部、教育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国家信息惠民政策进行了解读;来自亚信科技、神州数码、北大方正等知名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专题演讲;各试点城市的代表就本市在推进信息惠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实践当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具体需求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本次大会还邀请十几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提交文字材料供大会交流,并安排部分优秀企业进行了解决方案展示,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专家阵容强大,有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杜链、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翠芹、中国信息协会特邀副会长兼信息惠民分会常务副会长何华康、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指导专家组组长宁家骏、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罗建中、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锋、国家人社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吴礼舵、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陈朝武、民政部信息中心主任陈光耀、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郝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北京市经信委原副主任阎冠和、海关总署科技司专家组组长任尔伟、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巡视员唐振兴、国家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明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主任王志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延申、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舒华、北京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于燕燕、中央电教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黄旭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办公室主任冯征和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惠民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黄阳发、叶伟春、文金言、谢耘、邓昳、廖刚等。
为了更好的促进各地信息惠民经验交流与分享,中国信息惠民网(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惠民分会和专家委员会官方网站)将于201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