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0年全面向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转型以来,在刚结束的甲骨文公司2017年财年第四财季,甲骨文首次实现了单季超过10亿美元营收、2017财年收入达48亿美元的云业务,成功跻身全球云计算领导厂商之列。而在甲骨文公司2018财年第一财季中,云业务总收入上升51%至15亿美元。
在过去的7年间,甲骨文的高层都有何决策逻辑?他们是怎么看趋势、市场、转型、竞争等话题的?他们又是怎么应对转型之中的挑战?在2017年10月初举办的甲骨文全球大会Oracle Open World 2017上,甲骨文公司联席CEO Mark Hurd与笔者独家探讨和透露了甲骨文向云转型的那些关键决策逻辑。
商业模式从产品向服务转型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与之前的软件产品商业模式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两种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但要从软件产品的商业模式过渡到服务业务的商业模式,这需要时间,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分的转换工作。
Mark Hurd:在帮助大型企业向云转型方面,我们的策略就是不强迫用户作出选择,我们不需要用户做任何事情,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方式向云迁移,而我们提供了所有可行路径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支持。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提供的云技术体验极为简单方便,同时不断优化它,让它变得更好。Larry在本次甲骨文全球大会2017上展示的自治数据库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不断让向云迁移的过程以及使用云服务的过程更加自动化,这样就能不断为用户降低成本和价格,同时还能大幅提供安全性。Oracle云就是这样一种高度自动化、高度安全,同时又是低成本的云服务。
转型策略之竞争
在过去5年中,我们不停地发布一项又一项云产品和服务,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很容易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发布这些云产品和服务。在过去5年中,我们都在不停地从竞争对手那争抢客户过来,我们的数据库业务已经很大了,但仍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在企业应用市场,我们已经有20%的市场份额了,每年企业应用市场都会有2%-3%的增长,我们仍会从这2%-3%的增长中争夺70%-80%的空间。
Mark Hurd:针对全球市场,我们的策略是在全球提供统一的云产品和云服务,再根据不同国家市场进行本地化。因此,我们的策略就是全球部署、本地执行,当然也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做调整。针对阿里云这样的本地竞争对手,我们的策略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确保在我们专注的领域做到最好。
我们在中国正在扩展分销和销售,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数十万亿美元的GDP、年GDP增长6%-7%、为全球GDP年增长贡献40%,我们必须要服务好这个市场。
转型没有“魔法”
我们尽全力,越快渡过转型期越好。我们显著增加了研发费用,而我们的研发也是全面围绕云计算展开。其次,我们部署了大量的数据中心,在不同国家和市场都有我们的数据中心布局。再次,我们增加了销售投入。
总的来说,我们是从客户长期的利益而做出我们的选择,当然也要照顾到短期的公司利益,所以必须要快,同时也要支持客户渡过他们自己的转型期。
短评:
同样的产业变革正在IT领域发生。不同的是,企业用户所需要的IT服务,转由公有云厂商的全球化数据中心来提供,谁能率先在全球建立起规模化的云数据中心,谁就能在未来的IT产业占据长期有效的竞争优势、建立起竞争壁垒。公有云数据中心所使用的IT技术,本质上与之前的IT技术没有本质差别,区别在于哪家公司能够下决心投资,最先、最早建立起全球规模的云数据中心。
甲骨文在过去几年一直蝉联中国SaaS市场第一的地位(IDC数据),去年在中国连续获得了联想、侨鑫、海尔、百洋等大型企业云客户,甲骨文公司在全球云市场也在快速进展,这些都是甲骨文公司在过去7年坚决果断向云业务投资的结果。
正如Mark Hurd所说,企业转型其实没有“魔法”。如果说有转型“秘诀”的话,那么第一是对于未来趋势的正确判断;其次是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下决心转型;第三是根据客户长期需求,制定长期对公司有利的转型方向与目标;第四是坚决果断地投资和执行转型;第四是尽快渡过转型期,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新业务的规模并开始盈利,同时不减弱对传统业务的投入;第五是组织和文化的转型,以配合产品与业务模式的转型;第六是转型过程中要保持透明和持续沟通。
这几条“秘诀”归结为一条的话,那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