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要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指出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指出,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大数据作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属于前沿的交叉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理论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蔡跃洲近日在中科院组织的一次学术讨论中,认为大数据将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技术革命,并由此启动新一轮经济长周期。蔡跃洲认为,大数据在经济增长潜力方面将发挥支撑性作用。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首届信息惠民大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纷纷认为,信息惠民要以数据共享开放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水平。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管理理念、模式制度、体制机制的核心。而数据的开放共享则要完善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数据畅通、安全的流通共享,特别是要建立好大数据的相关标准。
为了推进我国在大数据标准方面的制定工作,2014年底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115家单位申请加入工作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数据标准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组将通过标准化工作支撑大数据领域产业、应用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有序、规模化发展。为了进一步展开和做好大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展开了多种线下活动,并通过活动吸纳业内专家意见,推动中国大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线下活动每月针对不同的主题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数据资产管理、工业大数据、大数据应用与标准化建设等主题活动。
2015年3月26日下午,由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和国家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线下活动之大数据应用与标准化建设”专场在国家信息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航宇科技有限公司、华为、中兴、微软、浪潮、中央电视台、亚信、软交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数码大方、华宇软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各个专家从不同角度剖析、总结和预测了大数据技术和标准,为大数据标准化工作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
据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秘书处赵菁华介绍,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欢迎各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从业人员参与我国大数据标准化的建设和制定工作,凡有意愿参与者可通过电子邮件(zhangqun@cesi.cn或liying@cesi.cn)及“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公众微信号等形式与工作组秘书处联系。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大数据标准工作与国际的接轨,学习与吸收国际大数据标准制定的经验与成果,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在研究制定我国国家标准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作为ISO/IEC JTC1的唯一对口单位,本月初专程组织国内专家赴德国参加国际WG9大数据工作组(SGBD/WGBD)第一次全体会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于2013年11月的27号决议中认可了大数据,把大数据作为JTC1未来的重点领域,并作为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领域标准的主题之一,同时与其它相关的SC27信息安全、SC34文档描述与处理语言及SC38分布式应用平台与服务等分技术委员会协同。ISO/IEC JTC1 SGBD大数据研究组主要致力于研究在JTC1范围内的所有大数据内容:包括调研现有ICT产业的大数据关键技术,以及来自JTC1、ISO、IEC及其它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模型、研究、案例、场景等;识别大数据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定义;评估现有市场对大数据标准的需求状态,确定标准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建议相应的标准优先级作为未来JTC1工作的基础等。2014年,国际大数据研究组已经在美国圣地亚哥市、荷兰阿姆斯特丹及中国北京举办了三次研讨会,之后申请成立工作组并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