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未来,是一种方法论;相信未来,是一种信念。创造未来,有路径可循;相信未来,就是跟着感觉走。创造未来的人未必能走到最后,相信未来的人一定能走到最后。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2015年4月4日,是微软公司成立40周年。40年前,在美国阿尔伯克基市的一个小旅馆里诞生了微软。那个时候,比尔•盖茨年仅19岁,他从美国哈佛大学退学并与高中好友保罗•艾伦一起,从事商业BASIC编译器的研发与销售。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早期的微软是为数不多从事商业BASIC编译器的创业公司之一。(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今天开源云与商业云的发展,是否也预示着微软再一次做出了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说到微软,不得不提到保罗•艾伦。在他的自传《Idea Man》中,保罗把自己描述成有着无数想法和创意的人。保罗在微软成立后的第8年就离开了微软,尽管中间有很多曲折故事,但保罗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比尔•盖茨是那个把创意与想法落地的人。保罗离开微软的三年后微软上市,并在上市当日市值超过5亿美元,而上市前微软的资产只有200万美元。今天的微软是一家市值3300亿美元、最高曾超过5000亿美元,员工数在十万人左右的全球性跨国公司。40年前,比尔•盖茨提出了那个著名的“让全世界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摆上电脑”的梦想,当时看来似乎天方夜谭,40年后已经成为现实。
1980年,微软以5万美元从西雅图一位程序员处购得一套操作系统并改编为后来著名的“MS-DOS”,而这位默默创造了未来的西雅图程序员仅仅成为了历史的起点。1990年5月,微软发布了基于图形交互化界面(GUI)操作系统Windows 3.0,由此开启Windows时代。1992年4月Windows 3.1发布并于2个月内达到100万份的销量,1995年Windows 95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进入PC时代。
然而,让微软公司真正大获成功的,除了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外,还有一个不太为非IT业界人土所知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这就是Windows NT。在程序员界人人皆知的《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一书中,生动记录了Windows NT诞生过程,Windows NT耗时5年、花费了高达15亿美金才最终得以完成。在Windows NT研发的大部分时间里,有超过200名测试员、开发员和技术员为这个巨大的软件工程服务。Windows NT打破了大型机的垄断,赋予PC服务器以大型机的性能。Windows NT 3.1的代码超过了600万行,Windows NT 4.0的代码超过了1600万行,而第一版的PC DOS约有4000行的汇编代码。
基于Windows NT发展了后来的Windows Server,甚至影响了今天的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Windows NT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之一,然而在开发Windows NT的5年时间里,项目团队无数次走进了死胡同,在无数次的咆哮和无数次的原地满血复活后,项目团队继续向前推进,只因为四个字:“相信未来”。试想,让600万行代码完美的互相配合,丝丝入扣地完成各种计算任务,这不仅是巨大的技术工程,也是巨大的管理工程。
当然,在微软40年的发展历史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相信未来,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的决定都是正确的或是真正迎合未来的趋势。当拐点来临的时候,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未来已来。即便是后来大获成功的iPhone,在最开始设计和推出的时候,乔布斯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了,PC时代的成功让微软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不敢革自己的命。然而,在最近几年,微软很快调整了大船方向,在云计算时代再一次回到了市场领导地位。
说到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就不得不提到微软两个首席软件架构师中除了比尔•盖茨的另外一位,Ray Ozzie。Ray Ozzie曾接替比尔•盖茨,于2006年到2010年出任微软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在微软曾发布的一篇关于Windows Azure的介绍中,提到Windows Azure的最初想法来自于2005年10月,时为一份名为《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互联网服务时代来临)的备忘录,其要点在于推动微软整体向互联网服务转型,而这份备忘录就是由当时刚加入微软不久的Ray Ozzie起草的。
Ray Ozzie在这篇纲领性文件中,记述了他针对后PC时代、面向互联网的计算架构最基本的思想。他提出了由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所实现的“无缝用户体验”,并将之解析为“无缝操作系统”、“无缝沟通”、“无缝生产力”、“无缝娱乐”、“无缝市场”、“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其中,“无缝市场”的思想已经基本由今天的电子商务网站所实现,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的上市、亚马逊在中国开展海外直购、京东开拓政府采购市场等等,全世界逐渐被几张电子商务网络所覆盖。但当时Ray Ozzie其它的思想,目前仍在实现中。
那么,为什么微软公有云叫Windows Azure?Azure翻译成中文,其实是蓝天的意思。微软的公有云为什么不被命名为Windows Cloud?这样岂不顾名思议,更让人容易记忆?如果看过美国电影《终结者》,无一例外会对电影里设想的“天网Skynet”印象深刻。“天网”描述了一个所有的机器都连接进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形成了像天空那样的覆盖,让机器的智能无处不在。而深入研究Windows Azure的架构,就不难发现,其实Windows Azure的整体架构设计就反应了这样一个终极梦想场景下的“操作系统”。
Windows Azure提供了三个最基础的功能:计算、存储和网络通信,每个功能都通过庞大的数据中心以虚拟的方式实现。而如果对操作系统有最基本的了解,就会知道PC时代的操作系统其实就是由“计算、存储和网络通信”三个基础模块构成。不同的是,PC时代的操作系统由CPU、硬盘和网卡对应实现这三个基础模块,而在“全球所有计算设备连接成一台巨型虚拟计算机”的终极梦想时代,这三个基础模块分别由庞大的数据中心实现。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软公有云叫Windows Azure蓝天,因为它为天空而生。而理解了这样的终极梦想,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终将来临。因为当全世界只剩下一台无所不在的虚拟计算机的时候,还有什么不是被“软件”所定义?
在由著名经济学家Nassim Nicholas Taleb撰写《黑天鹅》一书,有一个著名的“伟大的谬论”(Great Fallacy)。这个理论探讨了这样一个假设:当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它究竟是以一种有逻辑、有步骤、必然的方式进行的,还是在一种混杂的、无序的、偶然的局面下发生的?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究竟是先知先觉、洞悉天机,还是他们其实也并不知道最终的结局、而只能依靠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带领大家走到最后?
原Paypal联合创始人、现任大数据公司Palantir主席Peter Thiel所撰写的一本书名为《从零到一》的书中,认为1950年至1960年左右的美国人具有“明确乐观”的社会心理,那个年代出了一批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等,他们对未来持明确乐观看法并且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世界,这其中就包括了微软和比尔•盖茨。而今天的美国社会心理,属于“莫名乐观”,意思就是尽管对未来抱有乐观看法,但因为并不知道未来将是什么样,因此今天只专注于做好今天的事情,这恰恰反应了从逻辑和格局清晰的PC时代走向秩序重构的云计算时代的时代特征。
在微软40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人离开,这其中包括了保罗•艾伦和Ray Ozzie,也有很多人加入微软并一直坚持下来,这其中包括了今天Windows部门主管微软公司操作系统事业部执行副总裁Terry Myerson。Terry从1997年加入微软,从负责微软的企业级互联网及服务器应用部门开始,曾主管微软的企业级邮件服务Microsoft Exchange长达8年之久,从2008年开始负责Windows Phone部门,2013年7月负责Windows的工程团队至今,现在的业务范围包括了Windows、HoloLens和Xbox的软件平台与应用。在他的领导下,Windows 10迈出了创世纪的一步。今夏,Windows 10将在全球 190 个国家和地区以 111 种语言版本推出Windows 10,第一年可免费升级至,并推出面向物联网的Windows IoT。从传统软件转向互联网服务、从收费模式转向免费模式、从一种Windows到面向各种平台统一体验的各种版本Windows,就连奇虎360的董事长兼CEO周鸿伟都感叹道“我觉得微软非常了不起,这次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选择与微软一起相信未来的,还有今天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严治庆于2000年加入微软,是资深程序员和工程师,先后在美国和中国的Windows和Bing(必应)等团队担任项目经理主管、项目组经理和部门经理,还曾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高性能计算中国团队部门总监,带领团队参与发布了Windows HPC Server 2008和Windows HPC Server 2008 R2两个产品。在成为负责市场推广的高管之前,严治庆是微软中国Windows Azure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微软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在中国业务的推进和发展,并带领团队成功在中国落地Windows Azure。从一个技术人员到技术主管再到市场推广总经理,严治庆一心要推动Windows Azure公有云从研发、落地再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严治庆说,他在微软内部推动Windows Azure的过程,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他和他的团队以创业的心态在做事情,推动着微软在新时代的变化与变革。
2013年6月微软Windows Azure宣布在中国落地并开放公众预览的时候,时任微软CEO的鲍尔默亲自来华主持新闻发布会。当时市场推广的负责人严治庆其实刚刚从技术部门转向市场部门,并没有多少市场活动的经验,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然而当新闻发布会一开场,从开场舞、开场视频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把握,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现场观众被震撼了。2012年10月25日,在天津举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21世纪的计算大会”上,时任微软研究院全球负责人的Rick Rashid首次公开演示了微软实时语音翻译技术Skype Translator,当时所有的技术人员都非常紧张,因为这是第一次公开演示这项其实还并不成熟的技术研究,对于演示能否成功没有一个人敢打保票,当然结果是成功的。
今天,微软迎来了40而立之年。40岁的微软,仍然继续选择相信未来。值微软40周年之际,向所有曾经和现在的微软人致敬,也向所有微软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致敬,向正在转型中的IBM、HP、Cisco、VMware、Oracle、SAP、Intel等企业致敬,向率先进入云计算的亚马逊和Salesforce致敬,也向中国的阿里云、腾讯云、金山、华为、联想、中兴、小米等一大批企业致敬,正是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信未来,并且为了未来而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未来真正到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