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遭遇最严重的空气污染。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从12月8日7时至10日12时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性。这是2013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通过以来首次启动的红色预警。
63年前的同期,由于冬季燃煤和工业排放,加上持续数天的逆温,二氧化硫、烟尘等颗粒物聚集伦敦上空,这场伦敦雾霾导致约12000人丧生。四年后,英国议会出台《清洁空气法》,从此伦敦为治理雾霾展开了不懈的努力。60年后,伦敦终于走出了雾霾。
在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专门研究未来企业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工程专业。各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当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刚需时,企业战略和商业竞争的终极形态将是什么样。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地球的空气质量。以空气质量为终极竞争目标的商业竞争,正在快速逼近今天的中国。
空气质量成为消费刚需
如果说环境保护在过去的数年里还只是国家层面的行为,如今对于清洁空气质量的需求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变成消费刚需。
根据滴滴出行大数据统计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后第一个工作日医院订单量变化的平均值,发现两个月来雾霾天气导致打车去往北京儿童医院的需求大增18.4%,打车前往儿研所、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同仁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的需求增幅也超过10%。
除儿童外,老年人也是受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群体。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雾霾可引起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哮喘发作等疾病,如果持续不散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
老人、儿童、孕妇等作为家庭重要成员,他们的健康正遭受严重空气污染侵袭,导致“健康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根据北京商报社与中怡康联合发布的《2015年空气净化器行业蓝皮书》,近几年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持续扩张,2014年整体市场增速超过30%,零售量、零售额分别达到510万台和115亿元。就在北京拉响红色预警的时候,京东北京站的空气净化器已无货,淘宝上不仅每小时都在涨价而且现货都变成了预定状态。
空气质量除了影响交通出行、人口健康与家庭消费外,也在对社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1956年伦敦《清洁空气法》后,伦敦加大了地铁建设、控制政府用车、限制私家车、改造出租车、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打造城市环形绿地、用新建筑材料治理空气污染等。清洁空气不仅成为全社会的消费刚需,还将成为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关键性决策因素。
空气质量的经济学含义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学科,主要讨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20世纪早期的英国教授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在1920年写的《福利经济学》通常被看作环境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他的观点是:向别人施加了无回报代价的经济活动,并不总是应该被禁止,而是不应被鼓励。在大部分情况下,约束这种活动的正确方式是对其进行定价。
如今,庇古的这部著作已经过去95年了,而以定价为核心的环境经济调节方式正在对全球商业竞争产生深远影响。尽管美国现在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但是三年前中国每1美元GDP的煤炭燃烧量就远超过了美国。总体上,发达国家只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占据了另外一半的份额。在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成本面前,全球的企业无一幸免。
在近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领导人指出将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换言之,如果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于企业未来战略的重要性,并把空气质量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那么无疑将在长期竞争中失去核心竞争力。
那么,对于商业运营来说,空气质量和空气成本意味着什么?可能影响一,对于房地产业将有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在空气清洁的地方居住。可能影响二,随着居民房地产地址的变迁,商业地产布局也将相应变化,围绕空气更清洁的选址将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可能影响三,楼宇、汽车、商超等一切与人类健康和空气相关的行业也将与空气质量协同,提供更清洁空气的智能汽车、楼宇和商超等将在长期竞争中胜出。可能影响四,大型体育赛事、旅游与休闲产业、城市绿地与绿色产业等也将受空气质量的长期影响。当然,能源、交通、制造等产业,本身就已经承受了空气质量的“压力”。
巨头角逐空气质量商业竞争
超大型企业正在以空气质量为关键指标的终极商业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曾指出,2007年全球最大的1400家公司在研发上的投资达到6000亿美元,而这1400家公司当中最大的100家投入了60%。2015年10月底,IBM就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Weather Company(天气公司)的数据业务。
这笔巨资收购本来令人费解,但联系到IBM在中国推出的“绿色地平线”计划,无疑就透露出了IBM参与未来商业竞争的端倪。该计划由IBM中国研究院牵头,集合IBM全球12家研究院的技术资源,开发了一套空气质量预测及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环境监控站、交通系统和气象卫星等传感器生成的大量环境数据,基于认知计算为空气质量建立预测模型。
所谓认知计算,是继制表时代、编程时代之后,代表下一个计算时代,计算系统能理解真实语义,分析、理解、辨析、发现,像人脑一样思考,又超越人脑存储和记忆的局限。通过认知分析,能获得卓越的洞察、创造价值。作为一家百年IT企业,IBM每年投入超过60亿美元研发经费。自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低潮以来,大多数商业公司已经停止或削减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投入,而IBM是少数坚持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企业之一。
2015年12月9日,IBM宣布该系统除了实现提前72小时逐时高精度空气质量预报之外,还实现了提前10天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分析,这无疑将为中国的企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IBM已经与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空气质量决策支持技术。此外,IBM还与合作伙伴中康韦尔开发了保定市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
“绿色地平线”计划也扩展到了其他国家。IBM与印度德里、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开展合作,通过空气污染分析与预测模型,为城市管理决策者提供量化决策支持。而基于天气预测模型,IBM研发了一套高精度可再生能源优化系统,能够帮助电力能源公司更准确地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
从红色雾霾预警到绿色地平线,巨头的脚步声预示终极商业竞争正在快速逼近。没有未来战略思维的企业,不仅将在长期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有可能从市场上消失。